《里斯本丸沉没》:历史真相重见“天”日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近日,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在全国各大影院隆重上映,迅速收获了观众与业界的高度评价,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突破4400万元的佳绩,更是在豆瓣平台上赢得了9.3的高分,一跃成为2024年度国产电影中的评分佼佼者,同时也打破了过去五年国产纪录电影的票房纪录。这一连串辉煌成就的背后,是该影片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价值在起作用。
《里斯本丸沉没》以1942年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号客货船押运英军战俘的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细腻而真实的镜头语言,再现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片段。影片讲述的不仅仅是战争与灾难,更是对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复杂多面性的深刻剖析。在那次海难中,800多名战俘不幸遇难,而384人则在东极岛渔民的勇敢救助下得以生还。这段历史,即便是当事人家属,也知之甚少,直到导演方励在一次勘景中偶然从渔民口中得知,才逐渐浮出水面。
方励导演自2016年起,带领团队历经八年时间,不仅精确定位了沉船位置,还远赴多国寻找事件的亲历者及其后人,通过搜集整理大量的照片、信件等一手资料,最终将这段历史真实而生动地呈现在大银幕上。摄制组在英国《每日电讯报》等媒体上发布广告,寻找幸存者及其家属,最终与380多位英军战俘家人取得联系,并完成了对120余人的面对面采访。这些受访对象中,不乏年事已高的亲历者,他们的口述历史不仅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更展现了人性在困境中的光辉与温暖。
影片中,英军战俘在船舱中高唱爱尔兰民歌《蒂珀雷里在远方》的场景,以及在沉船过程中卡斯伯森上尉主动站出来组织逃生的英勇举动,都让人感受到了人类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互助。而中国渔民冒死救助英军战俘,将他们安顿在庙宇中,用简单的食物给予他们温暖,更是体现了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
为了增强影片的感染力,摄制组采用了动画技术再现沉船场景,通过沉浸式的声画效果,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特别是以林阿根为代表的中国渔民救人过程的讲述,虽然因资料欠缺而采用了相对含蓄的手法,但通过对话在世的林阿根及东极岛居民,依然生动地展现了渔民们顶着日军枪弹救助落水者,以及暗中保护并转移英军战俘的英勇事迹。
然而,影片在呈现营救部分时,由于一手资料的缺乏,使得“在场性”略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创作者和观众留下了遗憾。但尽管如此,《里斯本丸沉没》依然以其真实的历史叙事、真挚的情感表达以及深刻的主题思想,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誉。它不仅让那段尘封的历史得以重见天日,更通过艺术化的处理,让观众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加具象化的感知,同时也为纪录电影乃至整个电影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