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虎新作:刘慈欣与刘震云经典改编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管虎导演这两年手头攒着两个挺有意思的文学改编项目,一个是硬核科幻,另一个是带着黑色幽默的市井故事,风格反差大到让人好奇他到底要怎么玩转这两个完全不同的题材。
先说《全频带阻塞干扰》吧,这片子原著粉可都惦记好几年了。刘慈欣那个中篇本来就是个高概念作品,讲的是未来世界科技爆炸反而把人类逼到墙角的故事。你想想,各国军事装备都升级到卫星制导、无人机蜂群这种级别了,结果咱们主角团愣是搞出个”全频带阻塞干扰”的大招——简单说就是把所有电子设备都整瘫痪,让战场倒退回拼刺刀的年代。这个设定特别带劲,当年小说里描写干扰生效的瞬间,导弹像喝醉酒似的在天上打转,坦克的电子屏全变成雪花点,有种荒诞又震撼的视觉感。
这片子2019年就备案了,编剧找的是讲武生。从备案信息看,故事应该保留了原著核心,就是弱势方用”技术归零”的极端手段对抗高科技霸权。我猜管虎可能会把小说里那些电磁风暴的抽象描写具象化,比如被干扰的无人机像蝗虫一样坠毁,或者通讯中断后士兵们举着信号弹在硝烟里狂奔的场面。不过大刘原作里那些关于技术伦理的讨论,不知道电影会保留多少,毕竟这年头能把科幻拍得既有爆米花爽感又能引发思考的导演真不多。
另一个项目《一句顶一万句之老詹》就完全是另一种画风了。刘震云原著拿过茅盾文学奖,写的是民国时期一个意大利传教士在河南延津的魔幻现实遭遇。这个叫老詹的神父本来带着《圣经》来传教,结果发现当地人更关心葱价涨跌,最后自己反倒被同化成了卖葱小贩。备案信息里提到他会把中原人的生存智慧带回意大利,估计电影会有不少文化碰撞的笑料——比如老詹用河南话跟老乡讨价还价,或者试图用《圣经》解释为什么今年大葱歉收。
特别有意思的是,原著里老詹这个角色有种错位的浪漫,他给每个信徒起的教名都是”摩西””玛利亚”这种,结果延津人转头就用这些名字称呼自家的驴和母猪。管虎要是能把这种土味幽默拍出来,说不定能成中国版《教父》遇上《乡村爱情》的奇妙混搭。现在立项信息显示重点会放在”生活态度和幽默精神”上,我猜可能会看到老詹蹲在菜市场啃烧饼,或者用意大利歌剧调子吆喝”新鲜的大葱”之类的名场面。
这两个项目放一起看特别能体现管虎的选材跨度,《全频带》是未来战场的高科技寓言,《老詹》则是百年前中原小镇的烟火人间。不过仔细想想,其实都带着点”小人物对抗大时代”的味道——前者是用技术手段强行拉平差距,后者是用市井智慧消解文化隔阂。现在就看管虎怎么处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叙事质感了,毕竟他既拍过《八佰》那种战争史诗,也弄过《老炮儿》这种市井江湖,说不定真能把这俩项目都玩出花来。
唯一让人嘀咕的是,《全频带》备案四年还没动静,别是遇到特效预算或者审查之类的难题了吧?倒是《老詹》去年刚立项,说不定能更快和观众见面。到时候要是两部电影连着上映,观众上午刚看完电磁风暴里的钢铁洪流,下午就切换到河南乡下听老外吆喝卖葱,那观影体验可真是够分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