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日记》观影:导演主创现场互动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北京大学生遇上西藏草原:那些《援藏日记》里没说透的震撼瞬间
3月13日的北京,空气中还带着初春的寒意,但电影院里却热得让人想卷起袖子——所有人都在抹眼泪。银幕上,韩松正用冻得发红的手指给藏族孩子们修补破旧的课本,这个北京来的大学生已经分不清是因为高原反应还是感动,眼眶红得跟桌上的红墨水一个颜色。坐在我前排的藏族姑娘卓玛突然掏出哈达,我才发现她早就哭湿了第二包纸巾。
这片子太221;要命”了。开场十分钟就有观众开始吸鼻子——当韩松蹲在旱厕边吐得昏天黑地时,镜头突然切到教室窗外,十几个小脑袋偷偷摸摸往里张望,最调皮的多吉手里还攥着不知从哪采来的雪莲花。这种生猛的剪辑就像西藏的天气,前一刻还让你笑他们用牛粪饼当教具,下一秒就看见韩松举着火把和狼群对峙,手电筒的光柱在雪夜里抖得像筛糠。
陈中阳导演的镜头简直在舔舐西藏的每一寸土地。你都能闻到酥油茶的味道——当韩松第一次被呛得喷出来时,全班孩子笑作一团,有个小姑娘赶紧用袖子擦桌上的茶渍,那件藏袍袖口已经磨得发亮。这些细节扎得人心疼,就像后来我们发现,孩子们每天轮流给老师带的那块风干肉,其实是各自从家里口粮省下来的。
现场最炸的场面出现在狼群戏。不是特效,是真找来的草原狼!范家其说拍那场戏时他腿软得站不住,但想起真正的支教老师说过”在孩子们面前不能怂”,硬是演出了教科书级别的”假装镇定”。银幕上他后背全湿了,银幕下观众的手心也全是汗。有个参加过支教的老师突然在黑暗里喊了句”就是这样”,把大家都吓一跳。
互动环节直接让影院变成了锅庄舞现场。中国戏曲学院的藏族学生们抱着哈达冲上台,有个叫扎西的小伙子边献哈达边哽咽:”我阿妈就是被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话没说完就哭得蹲下了。后来不知谁起了个头,所有人围着主创跳起了舞,穿牛仔裤的制片人刘海洋同手同脚的样子,活像电影里第一次学跳锅庄的韩松。
王海祥爆料说,有场戏他NG了二十多次——要演出看到学生冒雪送糌粑时那种”想哭又憋着”的感觉。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让现场好几个老支教哭到隐形眼镜移位。有个戴眼镜的大姐拉着导演手说:”你们怎么连黑板裂纹都拍得跟我们当年一模一样?”原来她九十年代在阿里支教,教室黑板真有道被冰雹砸出来的缝。
这片子最狠的是把”文化碰撞”拍成了”文化交响”。当韩松教孩子们用”因为…所以…”造句时,小卓玛站起来说:”因为老师来了,所以牦牛知道春天到了。”全场观众又哭又笑,后排有个穿羌族服饰的大叔突然用汉语喊:”就是这个调调!”后来才知道他是北漂二十年的藏族音乐人。
映后聊到凌晨都没散场。有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韩松的备课本越写越厚,到后期已经夹杂着藏文注释。范家其说这是真事,他们采访的支教老师有个共同习惯:在教案背面记学生家的困难。现场突然安静下来,只听见此起彼伏的抽鼻子声。这时候放片尾曲《格桑花又开》,简直像往泪腺上撒辣椒面。
离场时看见两个藏族大学生在走廊用藏语激烈讨论,突然同时转身对海报鞠躬。后来翻译说,他们在争辩电影里某个场景的草原具体在哪个县——”就像在争论自己家的客厅”。这大概就是陈中阳说的”精神的酥油茶”,越熬越浓,越品越有劲道。现在想想,电影里韩松说”不是我教他们,是他们救我”时,银幕内外都在悄悄抹眼泪的画面,可能就是最好的援藏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