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水饺皇后》港版海报亮相,5月1日香港首映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从街头小摊到”湾仔码头”:《水饺皇后》如何用热蒸汽暖透香江
五月的香港总是潮湿闷热,但今年多了一缕带着面粉香的热蒸汽——刘伟强导演的《水饺皇后》选择在劳动节这个特别的日子登陆香港影院。马丽饰演的臧健和推着吱呀作响的木车,在七十年代的湾仔街头叫卖水饺的画面,随着港版海报的释出,已经让不少老香港人鼻头一酸。那个用铝制饭盒装水饺,用报纸包筷子的年代,正在大银幕上冒着热气重生。
马丽这次彻底撕掉了喜剧标签。她饰演的臧健和操着生硬的粤语,在茶餐厅后巷被洗碗水溅湿布鞋时,眼神里既有山东大妞的倔强,又有单亲妈妈的惶恐。最戳人的是夜半哄睡女儿后,她蹲在公屋走廊就着路灯补帆布鞋的镜头——针线穿过发硬的鞋底,就像穿过她支离破碎的生活。而惠英红饰演的”红姐”出场就带着市井霸气,她掀开水饺摊的蒸笼盖说”皮太厚”时,马丽瞬间涨红的脸简直能蒸熟一笼饺子。
朱亚文演的华哥可能是全片最暖的存在。这个总在凌晨四点帮臧健和占摊位的鱼贩,会默默在她女儿发烧时送来冰块,也会在收摊后故意”忘拿”几条活鱼。有场戏特别妙:两人在台风天抢救被吹飞的面粉袋,浑身湿透的朱亚文突然用青岛话喊了句”嫚儿,接着”,马丽愣住的表情让暴雨都变得温柔。至于王祖蓝的包租公和薛凯琪的百货公司柜姐,一个抠门到要数厕所用几张草纸,一个势利眼到用睫毛膏划价目表,这些鲜活配角让铜锣湾的市声仿佛穿透银幕。
刘伟强这次把镜头当擀面杖使。面粉在晨光里扬起的金尘,滚水冲进笊篱激起的白雾,还有蒸笼揭盖时扑到镜头的热气,每个特写都让人听见胃在咕咕叫。但更绝的是他拍出了香港的”金属感”——臧健和第一次推车到写字楼区,不锈钢饭盒反光里变形的高楼,像巨兽般俯视着这个渺小的北方女人。而当”湾仔码头”的招牌最终亮起时,霓虹灯管的光竟是饺子形状的。
别看是七十年代的故事,现在看竟像预言。臧健和把山东饺子包成适合港人的”一口size”,在糖水伯(袁富华饰)建议下往馅里加马蹄,这些细节活脱脱是香港精神的注脚。最燃的莫过于街坊们自发组成”试吃委员会”,用改衣服的粉笔在墙上打分那段——叉烧店老板写”虾仁不够弹”,裁缝阿婆画”三颗星因为没送蒜泥”,这些涂鸦后来成了臧健和改良配方的手账。
听说内地版比港版多出7分钟,据说是臧健和回青岛探亲的片段。想象马丽站在香港的雨里包着山东味道的饺子,而胶东半岛的风正吹过她空置的娘家灶台——这大概就是所谓”人间烟火”最好的模样。当5月1日香港影院亮灯时,或许会有观众发现,银幕上那些热腾腾的蒸汽,早已悄悄模糊了他们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