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映:《荣耀》揭秘退役军人精神传承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兵人的故事搬上银幕,这部《荣耀》到底讲了啥?
最近有部电影《荣耀》定档4月26号,听说在退伍军人圈子里已经炸开了锅。这片子来头不小,是河南能中文化传媒拍的,这家公司的老板陈锋伟自己就是退伍军人创业的典型。他们搞这部电影可不是随便拍拍,而是实打实想给当兵人拍部自己的电影,连宣传语都写着”2025年最值得期待的当兵人自己的电影”。
导演常晓阳带着李健、刘洁涵这帮演员,还有黄晓娟、冯国强这些老戏骨特别出演,阵容挺扎实。监制是黄埔开疆,总顾问胡延宁,一看就是正经要讲军人故事的架势。我特意去翻了翻资料,发现他们为了拍这个片子,团队跑遍各地采访退伍军人,收集了成堆的一手素材。出品人陈锋伟说得实在:”就是想用这部电影,给所有当过兵的人敬个礼。”
电影讲了三件事,特别有意思。头一件是李健演的杜超,退伍后搞了个兵创基地,结果经营得焦头烂额。这个设定太真实了,现在不少退伍兵创业都面临这种困境。第二件事是牺牲战友李大伟的儿子李洛,从不懂事到慢慢理解父亲的过程。最戳心的是第三条线,这帮老兵费劲巴拉地要找李大伟父亲的遗骨。三条线拧在一起,把退伍军人那种”退伍不褪色”的劲儿全拍出来了。
我认识几个提前看过点映的老兵,他们说在电影院里眼泪根本刹不住。有个场景是杜超在基地门口看着来培训的年轻人,突然想起当年在部队带新兵的日子,那种恍惚感演得太到位了。还有李洛从叛逆少年到主动要求参加军事夏令营的转变,看得人心里发热。最绝的是找遗骨那段,几个年过半百的老兵漫山遍野地找,有人问他们图啥,他们就说了句:”当兵的答应过的事,死都得办到。”
现在全国各地已经冒出好多退伍军人自发组织的观影团,都说上映当天要包场看。有个退伍二十年的老班长在群里说:”多少年了,终于有部电影是拍给我们看的。”连不少没当过兵的观众也好奇,想看看这群”最可爱的人”脱下军装后是怎么生活的。
这片子妙就妙在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英雄主义,就拍普通退伍兵的日常。杜超开会时为经费发愁的样子,老兵们凑钱帮战友家属的细节,还有他们偶尔冒出来的那些部队口头禅,都特别真实。听说有场戏是几个老兵喝酒,喝着喝着突然开始报数,报着报着全哭了,这种战友情的表达方式,只有真当过兵的人才写得出来。
艺术指导跟我说,他们故意没用太多悲情音乐煽情,就让故事自己说话。像李洛最后站在父亲墓前那个长镜头,背景音只有风声,反而比什么配乐都催泪。这种克制的手法,反而把军人那种”流血不流泪”的气质拍出来了。
现在社交媒体上已经有不少退伍兵在@老战友,约着上映时一起去看。有个评论说得挺好:”当兵时总说若有战,召必回,现在看部电影也能召必回,这就是战友情。”连一些企业单位都开始联系片方,说要组织员工集体观影,学学什么叫责任担当。
说实话,现在市面上要么是枪战动作片,要么是腻腻歪歪的爱情片,像《荣耀》这样扎扎实实讲普通人精神传承的电影真不多见。它没刻意渲染军人的伟大,就拍他们怎么把部队里学到的东西,用在平凡日子里。这种”接地气”的拍法,反而让军人的形象更立体了。
4月26号上映那天,估计不少电影院会出现特殊场次——清一色的板寸头,坐得笔直,看到某些片段时会不约而同地鼓掌。这种场景,想想还挺带感的。毕竟对当过兵的人来说,这不止是部电影,更是他们的青春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