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电影 电影资讯 《完全未知》票房破亿,口碑佳后劲强

《完全未知》票房破亿,口碑佳后劲强

《完全未知》票房破亿,口碑佳后劲强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那个永远在路上的男人:鲍勃·迪伦与《完全未知》
说实话,第一次听说詹姆斯·曼高德要拍鲍勃·迪伦的传记片时,我差点把咖啡喷出来。这位拍过《金刚狼3》和《极速车王》的导演,要怎么抓住那个永远让人捉摸不透的民谣诗人?直到看到《完全未知》里抱着吉他在纽波特民谣音乐节上插电的瞬间——好家伙,那小子连迪伦标志性的驼背和神经质的舞台小动作都学得惟妙惟肖。
《完全未知》票房破亿,口碑佳后劲强-1
电影最精彩的段落莫过于1965年那场著名的”叛变”。当迪伦带着电吉他登上纽波特音乐节的舞台,台下纯民谣爱好者们的嘘声几乎要掀翻帐篷。艾丽·范宁饰演的西尔维·罗素站在侧幕,手指绞着裙摆的样子活像目睹当众发酒疯。而银幕上的”甜茶”顶着乱糟糟的卷发,用那种典型的迪伦式满不在乎的腔调对观众说:”你们要是嫌吵,可以去听琼·贝兹。”这话当年真实存在,带着蜂蜜般的毒液。
爱德华·诺顿演的皮特·西格在后台抄起斧头要砍断电源线的传说被导演处理得相当微妙。没有夸张的暴力场面,只有老民歌手在间砸碎茶杯的特写,飞溅的瓷片在黑白电视荧幕的反光里变成雪花点——那台破电视正放着越战新闻。这种蒙太奇手法聪明极了,把音乐转型、代际冲突和时代动荡全缝在了一起。
说到迪伦的影响力,电影用几个神来之笔的客串镜头展现。当”甜茶”在格林威治村的咖啡馆唱《答案在风中飘》时,镜头扫过角落:有个戴墨镜的瘦高个在笔记本上涂鸦(后来我们知道那是娄·里德),后排金发姑娘跟着节奏轻叩太阳穴(分明是年轻的琼尼·米切尔)。最绝的是酒保擦杯子的特写,他手腕上的海军纹身暗示这可能是刚退伍的布鲁斯·斯普林斯汀他爸。
票房数字挺有意思的。北美收了6万,比海外多出1500万,看来美国观众对自家文化icon更买账。不过考虑到迪伦在瑞典拿过保拉音乐奖,哥德堡那场戏里满场北欧观众用蹩脚英语跟唱《像一块滚石》的场面,倒是解释了为什么海外票房也有5991万。我邻座的老嬉皮看到这里突然开始抹眼泪,散场后跟我说1974年他在斯德哥尔摩逃票混进过迪伦演唱会。
关于迪伦那些著名的”变脸”,导演用了很妙的视觉隐喻。当记者追问”抗议歌手”标签时,”甜茶”突然切换成黑白画面,像老式点唱机突然卡碟。紧接着是六个不同造型的迪伦在平行时空接受采访:戴墨镜的、穿西装的、画着油彩妆的…每个都说着自相矛盾的话。这可比干巴巴的旁白”迪伦拒绝被定义”高明多了,简直是把迪伦的名言”我不是任何人,我是我自己的替身”直接视觉化了。
有个细节让我起鸡皮疙瘩。在拍摄1966年英国巡演片段时,道具组还原了迪伦那架故意走调的钢琴。当查拉梅弹着变调的和弦唱《荒凉街区》,镜头俯拍琴槌敲击琴弦的特写——某些琴弦上缠着细细的铜丝,这是迪伦当年为了模仿非洲拇指钢琴音色的土法子。这种对音乐细节的考究,比那些假弹假唱的音乐传记片强出十八条街。
说到奖项,电影没走寻常的颁奖季套路。当画外音念到”12座格莱美”时,画面却是迪伦把奖杯塞进行李箱的跟拍长镜头,奖杯和脏袜子、口琴、未拆的粉丝信挤在一起。最讽刺的是奥斯卡片段,2001年他凭《世事已变》拿最佳原创歌曲时,银幕上放的却是越南老兵在汽车看《逍遥骑士》的平行剪辑。曼高德这小子够狠,连自己行业的虚荣都敢拆台。
散场时听到两个年轻人的对话特别逗。”所以这家伙到底为什么重要?””大概就像…如果你的手机歌单里没有迪伦的影子,那你听的可能是假音乐。”虽然夸张,但想想从尼尔·杨的吉他solo到Lady Gaga的歌词意象,迪伦确实像遗传基因一样潜伏在所有美国音乐DNA里。就像电影里那个神来之笔的结尾:2012年演唱会后,老年迪伦(这次是本尊客串)在巷子里遇到弹《暴雨将至》的街头艺人,他往琴盒扔了张皱巴巴的二十欧元,钞票上的富兰克林冲镜头眨了眨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辣椒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ajiao.toodiancao.com/3536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