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感谢信》短片发布!葛优、魏大勋加盟北影节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光影里的中国故事:葛优念着张大鹏写给电影的情书
“电影啊,就是个老朋友。”葛优那标志性的慵懒嗓音从手机里传出来的时候,我正在地铁上啃着半凉的煎饼。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主题短片《电影的感谢信》就这么猝不及防地闯进我的早晨,让车厢里此起彼伏的短视频背景音突然变得索然无味。
张大鹏这次玩得挺有意思。镜头先怼着李光洁的脸拍,这位在《流浪地球》里拯救过地球的硬汉,此刻正蹲在老式胶片放映机前摆弄胶片,手指头沾满了显影液的痕迹。画面一切,方青卓饰演的街道办大妈举着大喇叭在筒子楼下喊:”三单元的老少爷们儿,今晚居委会放《少林寺》!”那种八十年代特有的集体观影记忆,就这么从屏幕里漫出来,浸得人眼眶发热。
短片最妙的是把”电影”这个抽象概念拟人化了。张宥浩演的青年导演在暴雨里护着胶片盒狂奔,周雨彤饰演的场记姑娘用铅笔在剧本上划出深深浅浅的折痕,魏大勋扮演的放映员在乡镇电影院后台就着泡面背台词。这些碎片被葛优的旁白串起来:”您说我是什么?是胶片上的银盐粒子,是放映机转动的声响,是观众席上突然爆发的笑声,是散场时座椅翻动的噼啪…”
黄米依那段特别戳心。她演个北漂群演,凌晨三点裹着军大衣在片场角落背词,手机屏幕亮着老家母亲发来的语音:”闺女,妈在电视上找着你啦!就那个卖糖葫芦的镜头!”拉宏饰演的藏族小姑娘举着手机给奶奶看《可可西里》,老人布满皱纹的手摸着屏幕上奔跑的藏羚羊,突然用藏语说了句:”这是我们年轻时的草原。”
岳红和蒋诗萌的对手戏简直能听见时间的回声。老影院拆迁前最后一场放映,两个素不相识的女人——一个是退休的配音演员,一个是带着孩子来看动画片的年轻妈妈,在《大闹天宫》的配乐里同时哼出了”噔噔噔噔”的旋律。这种刻进DNA里的观影记忆,比任何宏大叙事都有力量。
短片的聪明之处在于没把”电影史”拍成教科书。它捕捉的是胶卷灼烧的焦糊味,是露天电影院蚊香盘绕的青烟,是录像厅里传递的汽水瓶,是手机屏幕上暂停又继续的缓冲图标。当葛优念到”谢谢您拿我当镜子,照见过山河破碎,也照见过盛世华章”时,画面闪过《一江春水向东流》里白杨的泪眼,《霸王别姬》里张国荣的回眸,《我不是药神》里徐峥奔跑时扬起的灰尘。
最绝的是结尾处理。所有演员出现在同一个老式电影院里,银幕上放着他们各自参演作品的混剪。当葛优说出”所以这封信得接着写下去”时,镜头突然切到空荡荡的观众席——那分明是留给我们的位置。北京国际电影节这个邀请函,写得比所有宣传海报都高明。
走出地铁时,我手机里还在循环播放短片的最后三十秒。菜市场门口卖盗版碟的大爷突然冲我乐:”姑娘,这段我熟!《活着》里葛优唱皮影戏那段是不是?”你看,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它总能让你在某个意想不到的瞬间,遇见另一个被光影打动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