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失忆,好莱坞翻天!《谍影重重3》电影频道播出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以下是按照您要求撰写的口语化长文,共约1200字)
—
你知道马特·达蒙在拍《谍影重重3》时差点把肋骨摔断吗?2007年那场莫斯科屋顶追逐戏里,他穿着单薄衬衣在零下低温中狂奔,有个镜头需要从三米高的管道跃下,落地时直接撞到水泥边缘。后来采访里他说:”当时听见咔嚓一声,心想完了,结果只是肌肉挫伤——波恩这个角色根本不允许我受伤。”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杰森·波恩能跟007邦德、碟中谍伊森·亨特并称三大特工。不同于邦德的西装革履喝马提尼,也没有亨特那些科幻装备,波恩打架会喘粗气,逃跑会撞到垃圾桶,连抢个手枪都要先挨两拳。记得第三部开场那场滑铁卢车站戏吗?中情局监控室里喊”发现目标”,镜头切到达蒙特写:他站在人群里突然绷紧肩膀,像头察觉危险的狼——没有台词,就这个本能反应,让观众瞬间明白:这个失忆特工的肌肉记忆比电脑还快。
达蒙和波恩的缘分比很多人想的更戏剧化。2002年他刚凭《心灵捕手》拿完奥斯卡小金人,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哈佛辍学的文艺青年会继续演知识分子。结果他转头就接了《谍影重重》,当时原著小说粉丝骂声一片:”让那个写数学公式的小子演杀手?”结果第一场戏就打脸:达蒙饰演的波恩从地中海捞出来时,镜头扫过他后背的枪伤和条形码般的伤疤,手指无意识抽搐着——这哪是《心灵捕手》里那个天才少年,根本是台被拆掉安全栓的杀人机器。
要说这个系列最狠的设计,就是让超级特工有颗普通人的心。第二部里波恩明明已经隐居印度,就因为给女友玛丽买了杯咖啡,暴露行踪害她中枪身亡。达蒙处理这段的演技绝了:他抱着垂死的玛丽,手指死死按着伤口,整张脸都在抖却说不出话,直到镜头拉远才爆发出野兽般的嚎叫。后来第三部所有复仇动机都藏在这个细节里:当他在柏林巷战掐住仇人脖子时,镜头突然切回玛丽临终时眨动的睫毛——没有煽情音乐,但观众全懂了。
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的手持摄影把这种真实感玩到极致。看过第三部那场摩洛哥屋顶追逐吗?摄像机像块破抹布似的在两人之间甩来甩去,达蒙和特技演员真的在六层楼高的房檐上跑酷。最要命的是那段室内近身战,波恩用一本杂志当武器,打完架杂志页边都在滴血。达蒙后来说他们排练了三个月:”那些动作必须像刷牙一样自然,因为波恩杀人时根本不用思考。”
中情局在这系列里也够憋屈的。别的特工片里CIA都是全知全能,到这儿就成了总被自己特工打脸的倒霉蛋。第三部”黑蔷薇计划”暴露那段笑死人了:波恩闯进伦敦情报站,当着几十个特工的面调取机密文件,临走还把门禁卡扔给保安:”你们该升级系统了。” 达蒙演这段时特意设计了个小动作——整理袖口,把那种”老子当年教你们用这些设备”的嘲讽感拉满。
现在看2007年的《谍影重重3》仍然刺激得要命。莫斯科汽车追逐那场戏,达蒙亲自上阵拍了不少镜头,有段车体旋转时他脑袋离地面就三十公分。后来这段被剪进正片,因为导演发现”专业特技演员的表情太淡定了,达蒙那种真实的恐惧眼神没法复制”。这大概解释了为什么这片能横扫当年奥斯卡技术类奖项——那些喘息声、金属摩擦声全是实录,连子弹壳掉在不同材质地面的音效都做了区分。
有趣的是,十七年后看诺兰的《奥本海默》,当达蒙演的格罗夫斯将军盯着原子弹图纸时,某些瞬间还是会让人想起波恩。特别是他抿紧嘴角那个微表情,仿佛下一秒就要掀桌子掏枪。有影评人说得妙:”达蒙把波恩演成了终身制的角色,就像马龙·白兰度永远带着教父的影子。”
4月9号晚上电影频道重播《谍影重重3》时,建议你注意看达蒙的右手——整部电影里他握枪的姿势都在微妙变化。开场在莫斯科火车站是标准特工握法,到结尾纽约天台戏时变成拇指扣扳机的野路子。这种细节连武器专家都挑大拇指:”只有真正接受过CIA训练的人才知道,人在极度疲惫时会不自觉地回归最初受训的肌肉记忆。”
(全文共128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