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或亏1.15亿?外媒估迪士尼新片成本4亿打水漂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迪士尼这次真的栽了个大跟头。你知道他们最新那部真人版《白雪公主》亏了多少钱吗?说出来你可能不信——1.15亿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我查了下数据,这片子总成本居然高达4.1亿,光是制作费就烧了2.7亿,再加上1.11亿的全球宣传费,结果现在全球票房才勉强过1亿,北美6680万,海外7630万,中国内地更是惨淡,只收了882万人民币。
说实话,我看到这个数字都替迪士尼肉疼。他们之前那些真人改编电影好歹还能回本,像《阿拉丁》《狮子王》都赚得盆满钵满。但这次《白雪公主》真是扑得彻底,最后全球票房估计也就2.25亿左右,连成本的一半都收不回来。你算算账就知道,影院分成后迪士尼能拿到的钱也就1亿出头,再加上流媒体和DVD收入,总共能收回2.95亿,但跟4.1亿的成本一比,这窟窿可真不小。
说到为啥会亏这么惨,我觉得原因挺明显的。首先这个题材真的太老了,1937年的动画版都过去快90年了,现在观众早就不吃这套了。而且你看主演瑞秋·泽格勒,演技不说多差吧,但确实没啥亮点。更糟心的是上映前她还跟网友在网上吵来吵去,说什么”白雪公主不需要王子”之类的,把保守派观众都得罪光了。特朗普都在社交媒体上喷这片子,你说这公关做得有多失败?
其实迪士尼这几年真人改编翻车的可不止这一部。《惊奇队长2》亏了2.37亿,《夺宝奇兵5》亏了1.43到2.19亿,2013年那部《独行侠》更惨,直接亏掉1.9亿。但《白雪公主》这次特别打脸,因为迪士尼明明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鉴的。你看他们之前拍的《库伊拉》,把经典反派故事改得又酷又新潮,票房口碑双丰收。要我说迪士尼就是太保守了,老想着原汁原味复刻动画,结果拍出来的都是些四不像。
我特意去翻了翻外网影评,发现观众吐槽最多的就是这片子既想讨好老粉丝又想吸引新观众,最后两头不讨好。白雪公主的选角争议就不说了,故事情节也是老套得不行,七个小矮人改成七个魔法生物这种改动根本没啥新意。特效倒是花了不少钱,但现在的观众早就不吃这套了,大家想看的是有创意的改编,不是把动画镜头真人化就完事了。
要说这片子唯一的亮点,可能就是流媒体收入还能挽回点损失。预计能从Disney+和其他平台收回1.3亿,加上DVD销售的6200万,勉强能补点血。但主题乐园周边才卖了200万,这说明连粉丝都不买账啊。要我说迪士尼真该好好反思下了,现在观众口味变化这么快,还抱着几十年前的老IP不放,迟早要把家底赔光。
我最近重看了《库伊拉》,发现人家成功不是没道理的。艾玛·斯通演得又疯又帅,服装设计惊艳全场,故事完全跳出了原作的框架。这才是观众想看的改编——既保留经典角色的精髓,又能带来全新体验。反观《白雪公主》,除了把动画场景真人复刻一遍,还有什么新东西?连最经典的”魔镜魔镜”台词都改得平平无奇,也难怪观众不买账。
迪士尼现在最该做的,就是别再守着安全区不放了。你看隔壁华纳的《芭比》拍得多成功,既保留了玩具的经典元素,又加入了大量现代思考。《白雪公主》这种老IP真要改编,就得下狠手改造,要么走暗黑童话路线,要么彻底颠覆人设。现在这样半吊子的改编,既得罪老粉丝,又吸引不了新观众,纯粹是浪费钱。
说到烧钱,我查资料时发现个有趣的事:《白雪公主》的制作成本2.7亿里,有很大一部分是疫情延期导致的额外开支。但这不是借口,同期很多电影也面临同样问题,人家怎么就能控制成本呢?说到底还是创意不足,只能靠砸钱堆特效。现在观众多精啊,光看预告片就知道值不值得去影院,这种敷衍了事的改编,活该票房扑街。
我看迪士尼高层现在肯定在头疼,接下来还有一堆真人改编项目排队等着呢。《海洋奇缘》《魔发精灵》这些要是再搞砸,投资人非得跳脚不可。要我说啊,与其急着把动画片都真人化一遍,不如先停一停,好好想想怎么讲好一个故事。电影说到底还是要靠好故事打动人,光靠IP情怀和特效轰炸,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