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走出去”:多元叙事全球表达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中国电影这几年在海外可算是玩出了新花样。以前老外提起中国电影,不是张艺谋镜头里漫天黄土的《红高粱》,就是李安镜头下飞檐走壁的《卧虎藏龙》。但现在不一样了,咱们的科幻片能让老外盯着太空电梯张大嘴,动画片里的哪吒踩着风火轮直接冲进IMDb8分俱乐部,悬疑片里一个反转接一个反转,看得Netflix观众直呼”这比《看不见的客人》还烧脑”。
说到科幻片,《流浪地球2》可真是给中国人长脸。记得电影里那个从海平面直插云霄的太空电梯吗?九万公里的钢缆哗啦啦往下掉的时候,我后排坐着的美国留学生差点把爆米花扣在地上。这片子在北美上映时,有老外看完愣是拉着华人朋友问:”你们中国真能造出这个?”郭帆导演鸡贼得很,把行星发动机和量子计算机这些硬核科技,跟”带着地球去流浪”这种中国式浪漫搅和在一起。最绝的是”移山计划”这个设定——西方人遇到世界末日想着造诺亚方舟跑路,中国人倒好,直接给地球装发动机拖着走。这种”家国同构”的脑洞,愣是让外国观众在豆瓣上刷出了”原来集体主义也能这么酷”的评论。
动画电影这边,《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海之路更有意思。饺子导演把”割肉还母,剔骨还父”的老故事,愣是改成了朋克少年逆天改命的成长史。我认识个法国动画师,他看完全片抓着”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台词不放,非说这是存在主义哲学。其实哪来那么多弯弯绕,就是导演把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风,跟好莱坞级别的三维渲染技术一锅炖了。你看哪吒变身时那段火焰特效,用的是深圳科技公司研发的”动态水墨渲染引擎”,烧钱烧出来的每一帧都在告诉老外:中国神话人物打架,可比你们的超级英雄带感多了。
悬疑片最近也支棱起来了。《消失的她》在东南亚火得一塌糊涂,有个泰国博主专门做了期视频,分析何非到底是怎么在潜水笼里作案的。这片子最狠的是把婚姻焦虑、赌徒心理这些全球通病,跟中国特色的”杀妻骗保”案绑在一起。我有个在Netflix做内容采购的朋友说,现在平台算法显示”中国悬疑片”这个标签的点击量,比三年前涨了470%。《孤注一掷》更绝,直接把缅北诈骗工厂的监控录像风格化处理,看得美国观众一边骂骗子一边查自己银行账户。
不过要说最会玩文化输出的,还得是《封神第一部》。乌尔善导演把《封神演义》拍出了《权力的游戏》的范儿,朝歌城里的青铜器全是按殷墟文物1:1复刻的。有场戏是姜子牙拿着封神榜走进龙德殿,镜头扫过那些刻着饕餮纹的柱子,英国《卫报》的影评人专门写了篇考据文章。这片子海外版把”天道”翻译成”the mandate of heaven”,老外看完直呼”比漫威的多元宇宙有深度”。
现在中国电影出海算是摸到门道了。以前总想着用大红灯笼和功夫套路讨好老外,现在反而敢把国产重工业科幻、暗黑向神话这些硬菜端上桌。就像《流浪地球2》里周喆直说的那句”危难当前,唯有责任”,咱们的电影人总算明白了一个理儿——真正能打动世界的,从来不是刻意展示的”中国元素”,而是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下次要是再看见哪吒和变形金刚在北美票房榜上打架,我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