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揭幕 张勇手、吴军等明星助阵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光影里的青春: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如何点燃少年梦想
“我今年91岁了,看到这么多年轻人热爱电影,特别欣慰。”老艺术家张勇手颤巍巍地走上台,为获奖的青少年导演颁奖时这样说道。5月17日的北京青年宫,因为第二十一届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的启动而格外热闹。这位曾出演《英雄儿女》的老演员,把奖状郑重地交到一个小姑娘手里时,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今年的电影节玩得挺大,主题定了个”青春志·爱国情”,说白了就是想用电影这玩意儿,帮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幕式上先放了段视频,把去年第二十届的精彩瞬间都给捋了一遍——五十多个活动,从看电影到拍片子,从讨论会到创作营,看得人眼花缭乱。共青团那边的人说了,这电影节可不光是看热闹的,是要通过电影给孩子们上思想政治课,只不过这课上的方式比较有意思罢了。
最抢眼的要数青少年原创影片大赛颁奖环节。听说这回收了300多部作品,最后30多部拿了奖。有个叫《我,就是风!》的儿童片特别逗,讲的是一群小孩追着风筝满街跑的故事,拿了个优秀儿童影片奖。跟它一起得奖的还有《同学们好》和《你是我的冠军》,都是孩子们自己捣鼓出来的作品。张勇手老爷子颁奖时说:”你们可是中国电影的未来啊!”这话说得台下那些小导演们眼睛直放光。
吴军也来了,就是那个国家一级演员。他跟张老爷子一块儿给孩子们颁奖,看着台上台下都是笑脸,忍不住感慨:”现在的小孩真厉害,我们那会儿哪有机会碰摄影机啊。”这话倒是不假,现在的电影节给孩子们准备的活动可丰富了——既能报名参加影片征集,又能去公益展映看片,还有专门的老师教怎么拍电影,甚至能参加影视沙龙跟行家面对面唠嗑。从学理论到动手拍,再到最后把作品秀出来,一条龙服务全齐活。
启动仪式搞得挺有仪式感,一帮领导嘉宾凑一块儿按了个什么装置,大屏幕上的电影节标志就亮起来了。不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现场放的那些孩子们拍的短片。有个片子拍的是胡同里的早晨,镜头跟着一个卖豆浆的大爷转来转去,最后定格在一群小学生喝豆浆的画面上,虽然技术还显稚嫩,但那种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比好些专业导演拍的都生动。
这个办了二十一年的电影节,说到底是给爱电影的孩子们搭了个台子。你看那些获奖的小导演,领奖时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可一聊起自己拍的片子,立马眼睛发亮、滔滔不绝。有个初中生说他为了拍好一个日出镜头,连续一周每天四点起床蹲守,这种劲头儿,没准儿真能培养出几个未来的大导演。
电影节的安排也实在,不光让孩子们过把导演瘾,还请来老艺术家传帮带。张勇手老爷子虽然走路要人搀着,可谈起电影来精神头十足,跟孩子们说:”拍电影最重要的是真诚,技术可以学,但对生活的热爱学不来。”这话听着朴素,可仔细琢磨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散场的时候,看到一群中学生围着吴军问东问西,有个戴眼镜的男孩特别执着地问怎么才能把人物拍得真实。吴军也不敷衍,蹲下来跟他聊了十来分钟。这种场面,大概就是这个电影节最珍贵的地方——不是走过场,而是真真切切地在老中青三代电影人之间,搭起了一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