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电影 电影资讯 电影频道与北语大签署协议 共促中华文化“走出去”

电影频道与北语大签署协议 共促中华文化“走出去”

电影频道与北语大签署协议 共促中华文化“走出去”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5月15号那天,电影频道和在北京搞了个大动作。马佳总编辑和段鹏校长拿着签字笔在《合作共建协议》上唰唰几笔,这事儿就算成了。要我说啊,这可不是普通的两家单位签个文件那么简单——一个天天在电视上放电影的老牌媒体,一个专门教外国人说中国话的大学,他俩凑一块儿能干出什么新鲜事儿?
先说说电影频道吧。我小时候家里还没装有线电视那会儿,就靠着CCTV-6看《地道战》《少林寺》这些老片子。现在人家都开播三十年了,不在电视上放电影,还在手机APP、短视频平台到处开花。去年他们搞的”中国电影之夜”在海外放《流浪地球》,听说老外看完直竖大拇指。这回跟北语大联手,估计以后这种让外国观众看得懂的中国电影会越来越多。
电影频道与北语大签署协议 共促中华文化“走出去”-1
北语大这边也挺有意思。走在他们校园里,十个人里得有六七个是碧眼的外国学生。上次我去他们图书馆,看见个非洲小哥正用带山东口音的中文跟人讨论《霸王别姬》。他们学校光语言专业就开了四十多个,还有个特别厉害的”国际传播研究院”,专门研究怎么让中国文化漂洋过海。现在好了,电影频道那些拍得跟画似的4K纪录片,加上北语大那些会说十八国语言的学生,这不就是现成的文化传播”梦之队”嘛!
具体要干点啥呢?听说首先要搞个”国际影迷训练营”。想象一下,以后可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北语大的韩国留学生在电影频道实习,帮着把《长安三万里》的台词翻译成韩语版;电影频道的导演去学校开讲座,教学生们怎么用镜头讲中国故事。最让我期待的是他们要搞的”海外中国电影展映”,说不定明年春节,巴黎的里就能看到带着法语字幕的《热辣滚烫》,柏林的大学生能边啃面包边讨论《封神》里的商周历史。
电影频道与北语大签署协议 共促中华文化“走出去”-2
记得前年电影频道放过个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YouTube上火得不行。有个美国美食博主看完视频,专门跑重庆学做小面,现在她在ins上有两百多万粉丝天天追着看中国美食。这次合作要是能多整出几个这样的”文化爆款”,那可比在时代广场放宣传片管用多了。段鹏校长在签约仪式上说漏嘴,他们正在琢磨把《觉醒年代》配上阿拉伯语,准备往中东地区推——要真成了,那些看着美剧长大的外国年轻人,说不定就该追着问”陈独秀”用中文怎么念了。
其实最让我感慨的是,现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终于不再是”硬推销”了。早些年我们在国外放宣传片,老是长城京剧大熊老三样。现在电影频道那些获奖纪录片,讲的是贵州侗寨里的VR工程师,是新疆棉田里的自动驾驶拖拉机。北语大那些外国毕业生,有人回非洲开了中文电影院线,有人在拉美做中国网文翻译平台。这次两家联手,搞不好真能折腾出点新花样——比如让印尼观众通过电影了解福建茶文化,让意大利学生通过短视频学唱黄梅戏。
签约仪式结束的时候,马佳总编辑说了个细节挺有意思。他说电影频道资料库里存着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老电影《刘三姐》,当年在东南亚放映时引发过万人空巷的盛况。现在他们打算和北语大合作,用AI修复这些老片子,再让学小语种的学生配上缅甸语、柬埔寨语这些稀有语种的字幕。想想看,半个世纪前的中国经典电影,用最新技术翻新后,通过TikTok这样的平台重新火到海外,这故事本身就像部电影似的。
我打听到他们下半年就要启动第一个项目,叫”光影中国”国际青年短片大赛。让中外学生组队拍五分钟的短视频,题材不限,但得用非母语创作。到时候电影频道出设备,北语大出语言专家,获奖作品直接在海外社交平台推送。要我说啊,这种让外国年轻人自己动手讲中国故事的法子,可比我们对着镜头念稿子聪明多了。没准明年这时候,油管上最火的中国文化视频,就是个阿根廷小伙和北京姑娘用西班牙语拍的”胡同里的元宇宙”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辣椒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ajiao.toodiancao.com/3934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