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起,环球佳片与你同行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光影里的环球旅行:跟着电影频道过个不一样的“中国旅游日”
这个五月,咱们不用挤地铁赶飞机,在家就能环游世界。电影频道为了庆祝第15个”中国旅游日”,专门准备了一桌”电影大餐”,从5月12号到18号,每天都有新花样。这可不是普通的旅游宣传片,而是实打实的经典电影,带你从美洲荒野逛到东京街头,比刷短视频过瘾多了。
打头阵的是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的《德克萨斯州的巴黎》,这片子可是拿过戛纳金棕榈奖的硬货。镜头里的德州荒原特别魔幻,一个穿西装的男人在沙漠里晃悠,跟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这片子最绝的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孤独感——明明是美国故事,却让德国导演拍出了欧洲文艺片的味道。男主角特拉维斯在汽车旅馆的镜子前自言自语那段,看得人心里发毛,现代人的那点心事全让他演活了。
第二天换成英国片《布鲁克林》,讲的是个爱尔兰姑娘闯纽约的故事。五十年代的美国梦什么样?看艾莉丝就知道了。这姑娘刚下船时连条像样的裙子都没有,在百货商店当售货员遭人白眼,晚上想家想到偷偷哭。后来她烫了头发、学会化妆,在夜校认识了意大利小伙,整个人都在发光。最扎心的是她回老家探亲那段——乡亲们觉得她”变了”,可谁又知道她在布鲁克林洗了多少盘子才换来这身”美国派头”。
欧洲篇里藏着颗”巧克力炸弹”,《哈里斯夫人闯巴黎》这名字听着就喜庆。主角是个伦敦老阿姨,在别人家打扫卫生时看见条迪奥裙子,愣是攒钱跑去巴黎买高定。你以为这是个时尚片?错了!老太太在巴黎的遭遇简直能拍成《人在囧途》——语言不通住错酒店,还卷进设计师的三角恋。但人家就是有本事把鸡飞狗跳的日子过成童话,最后穿着梦寐以求的裙子在塞纳河畔转圈的样子,比二十岁小姑娘还鲜活。
当然少不了永远的《罗马假日》。现在去西班牙阶梯打卡的小年轻可能不知道,六十多年前赫本就在这儿吃冰淇淋来着。这片子妙就妙在把罗马拍成了露天游乐场——真理之口吓唬男朋友,摩托车上乱窜被抓进警局,台伯河边的舞会…每个场景现在看都不过时。特别是记者假装手被吃掉那段,派克憋笑的表情我能看一百遍。
要说反差最大的,得数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之波》。你以为二战片都是枪林弹雨?这片子偏把战争拍得像油画——多瑙河上的货船载着秘密武器,船长和新婚妻子在甲板上跳舞,德国军官喝着红酒听留声机。直到炸弹把唱片震得跑调,你才反应过来这是玩命的活儿。最绝的是那场河道夜战,探照灯把船照得像舞台,子弹在水面打出的涟漪居然有点好看。
压轴的日本片《东京散步》特别适合深夜看。导演三木聪是个鬼才,能把便利店买关东煮拍成探险,自动贩卖机故障都能整出哲学味儿。有个镜头我记到现在:上班族在雨里等红灯,突然蹲下系鞋带,结果发现水洼里映着晴空塔的倒影。要我说啊,这片子就像杯温清酒,喝着平平无奇,后劲十足。
这次选的片子有个共同点——都不是明信片式的风景片。《德克萨斯》把美国拍得荒凉,《布鲁克林》里的纽约带着汗味儿,《罗马假日》里的景点现在看甚至有点旧。但恰恰是这些带着生活褶皱的镜头,比旅游宣传册真实一百倍。看完《东京散步》第二天,我出门买豆浆都多瞅了两眼路边野花——好的电影就是能给你换副眼镜,让你发现习以为常的世界其实处处藏着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