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玫瑰》大结局:剧终人不散,“防拐”全民行动启示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最近有一部剧挺火的,叫做《利剑·玫瑰》,由迪丽热巴和金世佳主演,是一部打拐涉案剧。这部剧在央视八套、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上播出,收视率和热度都挺高的,CVB收视率最高达到了1.953%,酷云收视率最高2.5502%,腾讯视频的热度值超过了27082,爱奇艺的热度值也破了8028。口碑方面,这部剧也得到了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剧评和新京报等权威媒体的好评,多次登顶黄金时段全频道收视率榜首。
剧情方面,这部剧采用了主线案加单元案的叙事结构,全景式地展现了拐卖犯罪的多样形态和黑色链条。人物塑造上,弱化了主角光环,更真实地展现了办案的艰辛和不确定性。剧情直指拐卖犯罪的现实问题,比如“假保姆”诱拐儿童等,让观众对这类犯罪有了更深的认识。
剧中的人物群像也很丰富,打破了性别对立,展现了男女角色在正义道路上的协作与共鸣。反派角色没有美化罪行,主角也没有回避缺陷,配角也各有亮点。特别是女性角色,如萍娇、杨彩云、莲翘等,展现了女性力量的多元性。
社会影响方面,剧中的犯罪手法被整理成了实用的防拐指南,像“儿童失踪三小时黄金救援期”这样的知识点也被广泛传播。剧集还推动了现实中的寻亲行动,官方和公益组织联合发起了寻人启事。
剧集的意义也很深刻,团圆小馆墙上的寻人启事被取下,象征着剧情的温情收束和现实的深刻隐喻。留给观众的是“天下无拐”的共同愿景与信念。
总的来说,《利剑·玫瑰》不仅是一部热度和口碑双丰收的剧集,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它用真实的叙事手法和丰富的人物群像,让观众对拐卖犯罪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激发了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这部剧的成功,不仅在于它的艺术表现,更在于它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