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科普行:国家电影局等单位联合行动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近日,由国家电影局、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国防科工局、中国科协联合印发的国影发〔2025〕8号文件,即《关于开展“跟着电影做科普”专项行动的通知》,已于2025年9月24日正式发布。该文件旨在系统性地推动电影与科普事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电影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方面的独特优势,以期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浓厚氛围,并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科学家精神。
文件明确了专项行动的八大核心举措,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宽领域的协同推进框架。首要举措是深度开发与利用电影科普资源。文件鼓励科普机构、科研院所与电影制作发行方紧密合作,共同挖掘热映影片及经典电影作品中所蕴含的科学元素与科技背景。基于这些发现,将开发制作形式多样、易于传播的衍生科普产品,例如系列短视频、图文解读、互动式展览以及科普读物等,使观众在观影之余,能进一步探寻背后的科学原理与科技成就。
其次,在创新科普电影创作与传播模式方面,文件提出将系统建立国家科普电影资源库,整合国内外优质科普影视资源。同时,积极支持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创作沉浸式、互动性强的VR科普电影,为公众提供全新的科学体验。对于传统科教影片,将着力提升其制作水准与叙事吸引力,并探索实行分线发行策略,确保内容能更精准地触达目标受众。
第三项举措强调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专项行动将重点围绕航天航空、深海探测、新能源、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策划并推出一系列“电影+科普”融合产品。特别鼓励与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质电影IP进行联动,借助其知名度与亲和力,开发相关的科普内容、教育套件或体验活动,使高精尖科学技术以更生动、更接地气的方式为公众所了解和接受。
第四,在丰富科普活动形式方面,文件要求紧密结合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中国航天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科学纪念日,以及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影视文化活动,精心组织主题科普论坛、专家讲座、主创交流以及专题影片展映等系列活动,形成科普与影视文化相互促进的常态化活动机制。
第五,推动科技资源向电影科普创作开放。文件鼓励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技馆、博物馆等各类科技基础设施和科研基地,在不影响科研任务和安全保密的前提下,为科普电影、纪录片的剧本创作、实地采风、场景拍摄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便利。同时,也支持具备条件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拓展其科普教育功能,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效能提升。
第六,着手建立覆盖广泛的科普电影院线网络。支持现有商业电影院线、艺术影院、社区影院以及各级科技馆、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公共场所,申请加入科普电影专属放映体系。通过设立科普影片专厅、定期举办主题影展、组织科学影迷沙龙等方式,构建稳定的科普电影放映阵地。此外,文件还支持科普场馆升级其放映设备,以能够放映更多高质量的科普特效电影、球幕电影等,提升观影体验。
第七,创新并加强科普影视公共服务。此项措施重点关注青少年群体和基层公众的科学素养提升。文件明确提出,将动态优化并增加面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的优秀科普影片片单数量与频次。充分利用中小学课后服务时间、校内影院设施以及现有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平台,将优质的科普电影内容系统性融入中小学影视教育与全民科普工作计划中,确保科普资源的均衡覆盖与有效供给。
最后,为保障各项措施得以有效落实,文件在加强组织实施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相关部委、地方主管部门及实施单位需建立高效的协同工作机制,在项目立项、经费保障、人才激励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专项行动的日常统筹协调工作,将由中国科协内设的科技传播与影视融合办公室具体承担,确保政策引导、资源投入与效果评估形成闭环,持续推动电影与科普融合事业的健康发展。
这份由国家多部委联合推出的政策文件,标志着国家层面对于利用电影这一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赋能科学普及工作进入了系统化、机制化的新阶段。它通过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行动路径,力求将电影的叙事魅力、情感冲击力与科学知识的严谨性、前沿性有机结合,最终服务于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创新沃土、建设科技强国的长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