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旭东访谈:18岁回忆,叹“终不似少年游”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马旭东坐在镜头前,身上还带着刚结束拍摄的轻松氛围。这位毕业于播音主持专业的演员兼编剧,正迎来他职业生涯中又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主演的暑期档喜剧电影《奇遇》即将与观众见面。作为以喜剧表现见长、深受观众喜爱的创作者,马旭东谈起新作时眼中闪烁着熟悉的光芒,那是一种只有面对真正热爱之事才会流露的真挚。
在《奇遇》中,马旭东饰演的李盼盼是主角黄遇奇的好友,一个重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角色,同时在片中贡献了大量笑点。谈到这个角色,马旭东的语调变得格外温暖。“李盼盼某种程度上就是我心境的写照,”他微微前倾身体,“这个角色最打动我的,是他对友谊那种最赤诚的情感。不需要任何理由,认定了你是朋友,就会毫无保留地付出。这种纯粹在当下社会显得尤为珍贵。”马旭东坦言,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类似性格的人,因此演绎起来格外得心应手。“喜剧表演最难的不是制造笑料,而是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人物的真实。我希望大家笑过之后,能记住的是李盼盼那颗金子般的心。”
影片中李盼盼的造型成为了一大亮点——千禧年风格的海胆头搭配发带,既复古又充满戏剧性。提到这个造型,马旭东忍不住笑了起来,那笑容里混杂着些许“羞耻”与明显的兴奋。“当我第一次在镜子里看到这个造型时,十八岁的记忆瞬间涌上心头。”他分享了一段青春往事:高中毕业那年,他也曾留过类似的发型,结果被师长严厉批评,认为那是不务正业的体现。“那时候的我们,总是急于通过外在表达自己,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发型。”如今在电影中重现这一造型,马旭东感受到的不仅是圆梦的喜悦,还有时光流逝的感慨。“造型师做完头发那一刻,我兴奋地拍了张自拍。但说实话,现在顶着这个头型远没有十八岁时那么自在。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终不似少年游’吧。”他幽默地补充道,语气中却藏着淡淡的怀念。
从个人造型谈到电影本身,马旭东的表达变得更加深入。当被问及如何理解电影频道“电影 共享美好生活”这一slogan时,他沉思片刻,给出了自己的解读。“这句话的核心在‘共享’二字上,”马旭东说,“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奇妙的地方在于它能让我们暂时脱离自己的生活,进入另一个人的世界,体验那些我们可能永远没有机会经历的人生。”他进一步阐述,在影院黑暗的空间里,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因为同一个故事而一起笑、一起哭,这种情感的共鸣是电影独有的魔力。“通过电影,我们得以共情他人的喜怒哀乐,理解世界的多元与复杂。这种共享的体验,恰恰构成了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谈及未来的工作计划,马旭东透露了两部待播剧集——电视剧《四喜》和悬疑剧《追诉》。从喜剧到正剧再到悬疑,这样的题材跨度显示了他作为演员的可塑性。“《四喜》是一部温暖的家庭剧,而《追诉》则完全不同的类型,我在其中饰演的角色也会给观众带来惊喜。”他表示,作为一名创作者,他始终渴望挑战不同类型的角色,避免被单一形象定型。“观众可能会因为喜剧认识我,但我希望他们能看到我在表演上的多种可能性。”
在整个对话过程中,马旭东展现出对表演的深刻理解和对观众的真诚尊重。无论是回忆青春时的叛逆,还是探讨电影艺术的社会价值,他的表达都带着思考的痕迹。从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到成为演员和编剧,这条职业道路看似顺理成章,实则蕴含着他不断突破自我的努力。在《奇遇》中,观众将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制造笑料的喜剧角色,更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真情实感的人物。而马旭东通过这个角色,似乎也在完成与过去自己的一次对话,那些关于青春、友谊和梦想的命题,始终贯穿在他的创作生涯中。
对于期待他作品的观众,马旭东表达了感激之情,并希望人们能持续关注他的表演成长。“每个角色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愿意把这些部分真诚地分享给每一位观众。”这句话或许正是他作为演员的初心——在银幕上下,共享那些触动心灵的故事,无论是令人捧腹的喜剧,还是引人深思的正剧,最终都指向了人类情感的共通之处。在电影这个造梦的艺术形式中,马旭东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不仅是作为故事的讲述者,更是作为情感联结的桥梁,通过每一个角色与观众建立着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