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佳音鼓励大学生恋爱:与妻子同窗情深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九月的上海戏剧学院校园里,梧桐叶尚未泛黄,新生们穿着统一的服装坐在礼堂中。舞台灯光缓缓亮起,一个熟悉的身影走向讲台——演员雷佳音作为校友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开始了他的发言。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他以“学长”自称,仿佛只是比台下年轻面孔早几年走出校园的兄长,正与他们分享那些年错过的风景与踩过的坑。
这位学长给出的第一个建议关乎学习。他描绘了一种“沉浸式”的学习状态:清晨的练功房里第一个抵达的身影,图书馆闭馆前最后一盏熄灭的台灯,排练室里反复推敲的台词对白。在这个信息爆炸、诱惑无处不在的时代,他提醒年轻学子们,校园的围墙不仅划分了物理空间,更应构筑起一道精神屏障,让专业训练得以在相对纯粹的环境中深耕。“珍惜这段能够心无旁骛专注于专业的时光,”他说,“这是未来职业生涯最坚实的基石。”声音里没有训诫的严肃,只有过来人的诚恳。
然而,他的建议并未止步于学业。当“勇敢去爱”四个字从话筒传出,台下瞬间爆发出笑声和掌声。在众多开学典礼强调奋斗、拼搏的语境中,这样直白鼓励恋爱的话语显得格外清新。他并非简单地提倡恋爱,而是将情感体验视为完整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在最美的年华里,学会如何爱人,如何被爱,如何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认识自我、理解他人,这些同样是人生重要的课题。
为了佐证这一观点,雷佳音罕见地分享了个人生活。他与妻子翟煦飞是上戏同班同学,从校园相识相恋到组建家庭,他们的感情经历了从青涩到成熟的完整过程。更令人惊喜的是,他还提到了另一对上戏校友——孙艺洲夫妇,同样是从校园情侣走向婚姻的典范。这些真实的故事不再是遥远的童话,而是发生在同一片校园、同一间教室里的现实,瞬间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现场的气氛随着这些分享变得轻松而热烈。雷佳音的语言幽默亲切,不时引发全场的笑声。当他描述校园恋爱中的趣事时,那种“过来人”的共鸣感在空气中弥漫;当他谈及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时,真诚的语气又让年轻的面庞陷入思考。这种平衡的智慧——既不一味强调苦行僧式的学习,也不轻浮地鼓吹享乐主义——恰恰体现了他的核心信息:大学应该是专业深耕与情感体验并重的时光。
或许,雷佳音能够如此坦诚地谈论这些话题,正是因为他自己就是这一理念的受益者。在他的成长轨迹中,专业能力的积累与情感的成熟并非两条平行线,而是相互缠绕、彼此促进的双螺旋。校园恋情修成正果的例子,不仅为“大胆去爱”提供了底气,更暗示了一种可能性:当两个人志同道合,共同成长,爱情与学业可以形成良性的互动,而非非此即彼的选择。
这种“学业恋爱两不误”的态度,折射出对艺术人才培养的更深层次理解。表演艺术从来不只是技术的堆砌,更是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和表达。一段真诚的情感经历,一次心动的体验,都可能成为未来塑造角色时宝贵的情感资源。在安全、包容的校园环境中学习处理亲密关系,实际上也是在为未来艺术创作积累必要的人生阅历。
雷佳音的分享之所以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在于他打破了成功学叙事的单一维度,承认并尊重年轻人需求的多样性。在竞争日益激烈、内卷成为常态的今天,他的建议如同一股清流,提醒着这些刚刚踏入艺术殿堂的年轻人:在追求专业技能精进的同时,不要关闭感受生活、体验情感的天线。完整的教育应该包含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也应当有情感的滋养和人格的完善。
当开学典礼的掌声渐渐平息,这些年轻的学子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走出礼堂,雷佳音的话语或许会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平衡的种子——在未来的四年里,他们既会在排练厅里挥汗如雨,也可能在校园的某个角落邂逅爱情;既会在图书馆挑灯夜读,也会在社团活动中结识知己。而这一切,都将成为他们艺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底色,为他们将来要塑造的每一个角色注入真实的情感与鲜活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