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琴高娃首作》中歌曲暗藏的秘密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CCTV-6《中国电影报道》推出了特别策划《我们的胜利》系列专题节目。该系列共十四集,自即日起至九月十日,每晚二十二时与观众见面。节目结构分为《我们的胜利——电影中的抗战烽火》与《我们的胜利——电影旋律中的抗战史诗》两个部分,后者正是本期节目所属的篇章。这一系列专题以独特的视角,通过经典抗战电影歌曲作为切入点,结合人物访谈、音乐解析与电影艺术表现手法,构建起一个多维度的历史回顾空间,让观众在旋律与光影的交织中感受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本期节目将焦点对准了一九七九年上映的电影《归心似箭》及其插曲《雁南飞》。这部由著名小说家李克异编剧的影片,讲述的是东北抗联战士魏得胜在战斗中负伤与大部队失散后,历经重重磨难,最终坚定信念重返抗日战场的故事。影片的剧本早在一九六一年便已完成,遗憾的是,李克异先生未能亲眼目睹作品上映便与世长辞。这部电影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突破性意义,它没有拘泥于传统抗战题材的叙事模式,而是将革命征程的艰辛与东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尤其在对人物情感的刻画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深度。
影片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对魏得胜与救他的村妇玉贞之间情感的描绘。这种情感被形容为“含蓄又不乏热烈”,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玉贞的扮演者斯琴高娃,正是凭借这一角色开启了她的银幕生涯。她所塑造的玉贞形象,既温柔贤淑,又带着东北女性特有的明快与直接。在演绎分别戏份时,斯琴高娃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她通过“系包袱”这一细微动作,巧妙地象征了拥抱与离别,将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波澜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影片的情感高潮,正是由插曲《雁南飞》所点亮的。这首歌曲的诞生背后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影片拍摄完成后,导演李俊深感需要一首抒情歌曲来升华主题,于是亲自写下歌词初稿,再由作曲家李伟才谱曲。在电影中,《雁南飞》出现在魏得胜与玉贞分别的时刻,成为男主角内心情感涌动与升华的完美载体。这首由女高音歌唱家单秀荣演唱的歌曲,以其悠扬婉转的旋律和意味深长的歌词,深深打动了无数观众。
“雁南飞”这一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仅是候鸟南迁的自然现象,更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向前的力量,而非简单的回归。歌词中所蕴含的个人情感与民族大义的冲突与融合,正是那个特殊年代无数中华儿女内心挣扎的真实写照。在爱情与责任之间,魏得胜最终选择了归队,这种选择既是个人的牺牲,更是对家国情怀的崇高诠释。
影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东北抗日联军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到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东北抗联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坚持了长达十四年的武装斗争,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开始最早、坚持最久的一支力量。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装备精良的敌人,还有严寒、饥饿与疾病的威胁。正是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伟大民族精神,粉碎了侵略者速战速决的妄想,为全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雁南飞》的旋律与《归心似箭》的故事,共同凝固了那段烽火岁月,将人们的爱国热情永恒地镌刻在民族记忆之中。这些经典的电影旋律,如同回荡在中国人血脉里的声音,象征着抵御外侮、同仇敌忾的决心永不褪色。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今天,重温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通过深度解析电影《归心似箭》及其插曲《雁南飞》,本期节目不仅回顾了东北抗联的艰苦抗战历史,更颂扬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存亡之际所展现出的牺牲精神与家国情怀。影片中个人情感与民族大义的完美融合,正是那个时代无数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写照。在旋律与光影的交织中,民族的共同记忆被再次唤醒,爱国热情在新时代得以延续。这些经典作品所承载的历史价值与艺术魅力,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忘历史、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