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品牌焕新 擘画中国电影发展新篇章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九月五日,在“海浪电影周”的浓郁艺术氛围中,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举办了一场以“扎根沃土,向新而生”为主题的品牌焕新发布会。这不仅是一场企业形象的更新仪式,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产业宣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影集团作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国家队”,通过此次发布,系统性地展现了其对“电影强国”使命的深刻思考与积极响应,并公布了覆盖电影全产业链的宏伟焕新计划。
发布会的核心环节,是全新“旗帜”版品牌标识的揭幕。这一标识超越了简单的视觉更新,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中影集团董事长傅若清在阐释其内涵时指出,新标识象征着中影将以更加开放包容、勇于创新、接轨国际的姿态,主动迎接新时代赋予电影产业的挑战与机遇。这清晰地传递出中影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的担当与破局勇气,也折射出整个中国电影产业在经历沉淀与思考后,求新求变、蓄势待发的蓬勃态势。这面“旗帜”的扬起,旨在引领方向,凝聚力量。
此次品牌焕新的背后,是一套逻辑严密、覆盖全产业链的实操计划。发布会系统地勾勒了中影在创作、发行、放映、科技以及人才与治理这五大关键板块的创新路径,体现了其以生态化思维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意图。
在电影产业的源头——创作板块,中影明确将继续坚持“内容为王”的根本原则。它强调将以国有文化企业的责任担当,同时积极融入年轻一代的观察视角,深入挖掘能够打动人心的优质故事资源。尤为重要的是,中影将重点开发那些蕴含“中国精神、世界表达”特质的作品,致力于探索中国故事跨越文化边界进行有效传播的新范式,旨在让中国叙事不仅在国内深入人心,更能引发全球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连接作品与观众的发行板块,中影计划构建一个更加多元、立体的发行网络。面对已经成为文化消费主力的Z世代群体,中影意识到必须探索与他们有效对话的新语言和新渠道,让电影的宣发更精准地触达目标人群。同时,发行战略将着眼于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的双向发力,既要巩固国内基本盘,也要积极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力求实现全球传播的新突破,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能见度和影响力。
在产业的终端——放映板块,中影的视野超越了传统的观影模式。它致力于打破影院空间的物理与功能限制,通过系统性的影厅升级与技术革新,从根本上重塑观众的沉浸式观影体验。其长远目标,是使电影院不再仅仅是播放电影的场所,而是转型为融合多种文化业态与生活方式的多元文化空间,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一个充满活力的节点。
科技被置于驱动未来发展的核心引擎位置。在科技板块,中影强调将以先进的电影技术全面赋能产业升级。其中,高格式电影技术的持续研发与推广应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创作、制作、后期等环节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将成为重点发力方向。这些前沿技术的探索与应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拓展电影艺术的表达边界,重塑从创作端到观影端的全过程体验,为电影这门艺术形式注入新的生命力。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影特别提出了“双CAI”板块的构建,即人才与治理的并重。在人才机制方面,中影将着手建设专业的人才发展中心,其核心任务是为有潜力的青年电影人提供从项目孵化到资源对接的全方位支持,营造有利于创意生长的环境,旨在为中国电影培养和储备一支富有活力的核心创作队伍。在治理建设方面,通过建设中影财务管理中心,旨在提升集团内部的精细化治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为所有创新业务的开展提供稳健的体制机制保障,实现激发活力与规范管理的平衡。
综合来看,中影集团的此次品牌焕新,并非一次孤立的形象工程,而是一次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的系统性升级。它通过勾勒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清晰蓝图,系统性地展示了中影作为综合性电影集团的整体实力与未来构想。其最终目标,绝非局限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而是希望通过自身的探索与实践,与产业同仁一道,共同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突破现有瓶颈,迈向更高质量、更具韧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在文化强国建设中贡献电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