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后必看《生还》:重温浴血奋战时代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2025年,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纪念。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一部名为《生还》的电影,由导演高群书执导,成为了我们回望历史的一扇窗口。这部电影以东北抗日联军为背景,聚焦于他们在正面战场上的殊死抗争,真实还原了战场的残酷,展现了抗联将士不畏牺牲、顽强抗敌的精神。
《生还》的故事发生在1931年至1945年这段历史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环境下与日军直接交锋,以3万余人歼灭数十万日伪军,最终仅有700余人幸存。这样的历史背景,为影片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厚重感和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高群书导演此前的作品如《东京审判》、《风声》、《刀尖》等,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主题受到观众的喜爱。而在《生还》中,他首次将镜头转向正面战场,展现了抗联与日伪军的直接对抗,这种转变让人耳目一新。
影片的拍摄手法采用了纪实风格,力求还原抗联作战的真实场景。导演摒弃了花哨的战争场面设计,而是用写实的镜头语言展现了抗联的生存与战斗状态。这种手法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着抗联将士们的艰辛与不屈。
影片的视角选择非常独特,聚焦于抗联后期在日伪军严酷围剿下如何坚持战斗并最终生还。特别是通过14岁抗联女战士李童的视角,展现了非战斗人员在战争中的生存状态,这种视角的切换,让观众对战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生还》被称为“沉浸式”电影,它让观众感受到了刺骨的寒冷、恐惧和饥饿。影片中的冰天雪地,粗粝的质感和真实的细节,都呈现了抗联将士生存的困境。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
影片于9月3日上映,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阅兵相呼应。影片的宣传语“看完阅兵看《生还》”传递了深刻的思考,让人在庆祝胜利的同时,不忘那些为和平付出巨大牺牲的抗联将士。
《生还》不仅是一部电影,它也是对历史的回望与致敬。它提醒我们,今日的和平与强大,源于抗联将士不屈的精神。高群书导演引用诗句强调抗联生还者的历史意义,他们不仅是战争的幸存者,更是革命火种的延续者。
总的来说,《生还》是一部深刻反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斗争和不屈精神的影片。它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沉浸式的叙事手法,让观众深刻体会到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和今日和平的珍贵。这部电影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付出巨大牺牲的英雄们的深切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