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座谈:王劲松、王丽坤谈表演心得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电视剧《阵地》在10月22日那天,在北京举办了一个创作座谈会,这个会挺重要的,因为《阵地》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的项目。这部剧挺特别的,它第一次把抗战题材中文化抗战的故事给讲出来了,讲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文化抗战”这两个核心。
这个剧的主题和价值挺深刻的,它突出表现了在民族危亡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战略和统战智慧。它还告诉我们,文化认同和精神坚守是抗战胜利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宣传部部长陈奕君对这部剧的价值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创作团队面对的挑战可不小,总制片人严从华说,这个题材宏大,人物多,史料也复杂,是他从业以来压力最大的一部戏。编剧钱林森为了高效创作,用了一种结合纪录片线性叙事和焦点事件戏剧化的方法。导演高希希则是想通过这部剧全景式地展现桂林文化抗战的影像史诗,刻画共产党人和文化巨匠的形象。
演员们的表现和对角色的理解也挺到位的。王劲松演的是郭沫若,他说自己深受震撼,全面研究了角色,尽力展现文化旗手的形象。王丽坤演的是安娥,她注重角色的“刚与柔”平衡,展现了革命者和创作者的双重身份。刘劲演的是周恩来,为了更贴近形象,他坚持减肥,传递出领袖的气质。张博演的是田汉,他通过研究田汉的经历来构建角色。
这部剧播出的意义也挺特别的,正好是抗战胜利80周年,所以它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和文化力量。专家们对《阵地》的创作特色和时代价值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像仲呈祥、李京盛、高长力、康伟、李胜利这些专家都对这部剧赞不绝口。
总的来说,《阵地》这部剧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它更像是一部历史的见证,通过文化抗战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坚持和勇气。演员们的精彩表现和创作团队的辛勤工作,让这部剧成为了一个值得一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