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港人》荣获第38届金鸡奖,钱重远颁奖给邢新彦等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6539分之63,与港口的最后回响
2025年11月的厦门,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穿过城市街道。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一场特殊的表彰活动正在举行——第六届金鸡手机电影计划颁奖礼。主持人梁植站在台上,身后的大屏幕跳动着两个数字:6539部投稿,63部入围。
“入围率0.96%。”梁植重复这个数字时,台下响起一片轻微的吸气声。
在那些脱颖而出的作品中,有一部名为《守港人》的片子格外特别。它的主创团队——南通理工学院的大学生们,此刻正紧张地坐在观众席中。他们身旁,是这部片子的主演:两位被诊断为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
**港口的风,吹了六十年**
《守港人》的镜头对准的是一个即将关闭的旧港口。那里还住着最后两位看守人——老陈和他的妻子。他们守着空荡荡的码头,守着锈迹斑斑的吊机,也守着一段即将被遗忘的记忆。
影片最动人的处理,是大量使用了老陈儿子三十年前拍摄的VHS录像片资料。画质粗糙、色彩失真的画面里,港口曾经人声鼎沸。工人们喊着号子装卸货物,孩子们在堆场上追逐嬉戏,炊烟从码头边的矮房里袅袅升起。
现实镜头中,老陈常常坐在码头边,一坐就是整个下午。他会突然指着空无一人的泊位说:“看,‘奋进号’要进港了。”那里什么都没有,只有海浪拍打岸壁的声音。他的妻子则会悄悄收拾好两个人的行李,说“儿子放学要回来了”,尽管他们的儿子早已在上海安家立业。
**年轻人与老人,在镜头里相遇**
创作团队的选择本身就构成了一种隐喻——让记忆正在消逝的人,去扮演记忆的守护者。
拍摄过程中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老人会忘记台词,但导演从不喊停。那些即兴的沉默、茫然的张望,反而成为影片最有力的部分。有一次,老陈看着镜头后的学生团队,突然说:“你们像我孙子。”
这句话没有被剪进成片,却深深烙在每个团队成员心里。他们开始明白,拍摄这部电影不只是完成课业,而是在进行一场跨越代际的对话。
**技术的温度**
华为影像XMAGE的技术支持,让这些非专业创作者能够专注于情感表达。教欢欢在技术分享环节特别提到:“科技的意义,是让每个人都成为故事的讲述者。”
在《守港人》中,技术不是炫技的工具,而是情感的放大器。4K画质捕捉到老人脸上每道皱纹里的风霜,算法的优化让黄昏时分的港口笼罩在温暖而哀伤的光晕中。当现实与历史影像交织时,观众几乎分不清哪部分是记忆,哪部分是现实——这恰是主创想要达到的效果。
**守候的意义**
影片结尾,老陈翻看旧相册时突然清醒了片刻。他对着镜头说:“港口没了,但海还在。记得常回来看海。”
这句话击中了很多人。在颁奖现场,当钱重远念出“《守港人》”三个字时,两位老人也跟着团队走上了舞台。他们可能不明白这个奖项的意义,但站在聚光灯下时,他们紧紧握住了彼此的手。
李少红在评语中写道:“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每个人都是一部行走的历史。当专业的电影人还在纠结于技术与艺术的平衡时,这些年轻人用最简单的设备,记录下了最复杂的情感。”
6539部投稿,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想要被看见的故事。0.96%的入围率,意味着绝大多数作品止步于此。但正如《守港人》所揭示的——重要的不是被多少人看见,而是看见本身。看见那些即将消失的港口,看见那些正在被遗忘的记忆,看见每个平凡生命里的不平凡。
港口终将改建,记忆总会模糊,但总有人在守候,总有人在记录。这或许就是金鸡手机电影计划最动人的地方——它让电影回归最本真的状态:用影像留住时间,哪怕只是时间长河中的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