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遇冷,《孤岛幻想曲》两天票房挂零!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零票房的孤岛》
七月最后一个午夜,星空影城的经理李默独自坐在空荡的放映厅里。银幕上正在滚动《孤岛幻想曲》的片尾字幕——这是该片在本影城的最后一场放映,也是唯一一场。没有观众,连一个因走错影厅而误入的人都没有。
这张零票房的成绩单,像一记无声的惊雷,在电影圈悄然炸开。
《孤岛幻想曲》讲述了一个关于孤岛村民献祭外人的故事。当制片人王远把剧本递给导演张野时,两人都清楚这是个老套的本子。“暑期档需要类型片填充,”王远当时说,“恐怖片成本低,万一呢?”
没有“万一”。这部投资三百万的影片,从立项起就踏上了注定沉没的航程。张野是北电毕业的新人,演员全是刚出校门的学生。开机仪式上,香炉被海风吹倒,场务小声嘀咕“不吉利”,被张野厉声喝止。他相信电影是艺术,不该迷信。
真正致命的是宣传的彻底缺席。宣发经费在后期制作时已消耗殆尽,王远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侥幸,只做了几张海报堆在仓库。上映前一周,宣传总监小李建议至少做场点映,王远摆手:“省点钱吧。”
于是,《孤岛幻想曲》像一颗石子投入大海,连涟漪都未曾泛起。上映首日,全国排片0.1%,实际票房:0。
与此同时,暑期档正经历十年未遇的寒潮。总票房勉强突破38亿,《罗小黑战记2》这样的IP续作也未能达到预期。但即便是被戏称为“城市宣传片”的《成都成就梦想》,也收获了2.4万票房——足够坐满几个小厅。
第七天下午,张野偷偷买了张电影票,想至少看一次自己的作品在大银幕上的样子。他选了工作日的下午场,走进影厅时愣住了——整个厅里只有他一个人。放映员从窗口探出头:“要放吗?就你一个。”张野点点头。
黑暗中,他第一次完整地看完了自己的电影。当片尾“谨以此片献给所有坚持梦想的人”出现时,这个三十岁的男人突然哭了。他意识到,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不是技巧生涩,也不是故事老套,而是它从未试图与任何人对话。它就像片中的孤岛,自给自足,与世隔绝。
第二天,张野去拜访王远。办公室里的制片人正在泡茶,神情平静。“你知道吗?”王远说,“零票房也是一种纪录。它提醒我们,电影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艺术。”
这句话让张野想起拍摄时的一个细节。剧组在舟山的一个真实孤岛上取景,当地渔民告诉他们,再小的岛也会有航船经过,再偏僻的礁石也会有海鸟停驻。完全与世隔绝的孤岛,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孤岛幻想曲》下映后,某天突然在短视频平台被剪辑成“史上最惨电影”的段子,意外获得了几十万点赞。有网友评论:“至少它很诚实,不好看就不骗你进电影院。”
这或许是这部电影与观众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真正的相遇。
在电影资料馆的档案里,《孤岛幻想曲》的票房栏永远定格在一个刺眼的“0”。但对整个行业而言,这个零更像一个句号——它为那种忽视观众、自以为是的创作模式画上了终点。正如一位资深影评人所写:“零票房的背后,是零沟通、零共鸣。当电影人忘记银幕另一端坐着的是活生生的人,再精美的孤岛,也终将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