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奖”入围影片:光影校园行即将启幕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北影节”天坛奖”入围影片走进校园,这些电影值得你翘课去看
听说没?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搞了个大动作,直接把”天坛奖”入围影片搬进了大学校园。这可不是那种随便放放的老片重映,而是正儿八经的国际电影节水准的新片展映。北大、北交大、北信科、阳光学院、深圳大学这五所高校的学生有福了,足不出校就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电影。
先说说北大这边的情况。4月18号到19号,北大百年讲堂要连放五部片子,每部都挺有意思的。《白天是阿波罗,晚上是雅典娜》这名字就够吸引人的,讲的是身份认同那点事儿,白天一个样晚上另一个样,这不就是我们这代年轻人的日常吗?《夏日之书》听着像是青春片,但据说探讨的是更深刻的情感命题。《弗里达的审判》估计跟那位著名的墨西哥女画家有关,艺术家的故事总是充满戏剧性。《涡流》和《爱的暂停键》光看片名就让人好奇,一个是讲生活漩涡,一个是讲感情暂停,都是我们这年纪躲不开的话题。
北交大的同学们19号到20号也有眼福。《纳维》这片子关注的是梦想与抗争,讲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在现实压力下坚持自己的理想。《音讯》则聚焦孤独与沟通,在这个人人都有手机却越来越不会交流的时代,这片子估计能戳中不少人的痛点。
北信科沙河校区的同学们18号下午就能看到《贝林格:宏图大志》。这片子讲的是个传奇人物的故事,看片名就知道是个坚持理想的励志片。在现在这个动不动就”躺平”的年代,看看这种电影说不定能找回点热血。
阳光学院的排期稍微晚点,23号到24号放《最美小镇》和《在我父母家》。《最美小镇》关注的是乡村文明,现在年轻人都在往大城市跑,这片子可能会让我们重新思考乡村的价值。《在我父母家》讲的是家庭关系的现代性危机,这话题太应景了,谁家还没点代沟问题呢?
深圳大学的同学们19号就能看到《牧羊人》和《从电影起航的BAUS剧场》。《牧羊人》听着像是个自然题材的电影,可能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电影起航的BAUS剧场》这片名有点抽象,但既然跟剧场有关,估计是讲艺术创作的。
说实话,这种高校放映活动真的挺难得的。平时我们看电影要么去商业影院看爆米花大片,要么在宿舍刷网剧,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种国际电影节级别的作品。这些电影可能没有大明星,没有炫酷特效,但每一部都在认真讲故事,探讨的都是我们这代人真正关心的问题。
想想看,坐在自己学校的放映厅里,跟同学们一起看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看完还能讨论讨论,这不比刷短视频强多了?电影这东西吧,好的作品真的能让人看到不一样的世界,理解不一样的人生。就像这次放映的主题说的,电影是打开陌生故事的钥匙,是自我探索的镜子,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理解的桥梁。
对了,具体每场电影的放映时间还得看各校的安排,建议感兴趣的同学赶紧去自己学校的相关部门问问,别错过了。这种活动一般座位都有限,去晚了可能就得站着看了。反正要我选,这几部片子里《白天是阿波罗,晚上是雅典娜》和《音讯》是我最想看的,一个讲身份认同,一个讲现代人的孤独,感觉都特别对我们这代人的胃口。
最后说句实在的,大学时光就这么几年,能有机会在校园里看到这么多优质电影,真的是赚到了。与其在宿舍打游戏,不如去看看这些电影,说不定哪一部就能改变你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呢。反正我已经把排期记在小本本上了,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