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经济复苏:电影展现真实中国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电影镜头扫过中国山水:那些被好莱坞大片”偷走”的东方秘境
你知道吗?《阿凡达》里那些悬浮在云端的”哈利路亚山”根本不是电脑特效——导演卡梅隆的灵感来自湖南张家界一根根拔地而起的石英砂岩峰林。这个冷知识最近又在网上火了,让人忍不住翻出那些藏着中国密码的好莱坞大片。说来有趣,当我们在清明小长假挤爆各大景区时(全国1.26亿人次出游,花了575个小目标),这些中国山水早就在全球观众的视网膜上旅行过无数遍了。
记得《变形金刚4》里擎天柱在香港楼顶打架的场面吗?剧组愣是把武隆天坑的喀斯特地貌P成了科幻战场。更绝的是《星球大战外传》,绝地武士的修行圣地居然在桂林漓江取景,光剑对决的背景是实打实的烟雨山水。这些例子让人想起故宫红墙下贝托鲁奇拍的《末代皇帝》,三十多年过去,溥仪骑自行车穿过太和殿广场的镜头依然是西方人想象中国的经典注脚。
不过最魔幻的还是《环形使者》,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杀手穿越到未来上海,镜头里居然出现了乌篷船摇过石拱桥的”江南水乡”。这哪是魔都啊?分明是把周庄古镇和陆家嘴天际线强行嫁接的平行时空。这种割裂感特别有意思——好莱坞可以大大方方把张家界山峰”搬”到潘多拉星球,却对当代中国的高楼大厦视而不见,仿佛我们这个国家永远定格在竹编斗笠与丝绸宽袖的旧时光里。
倒是《碟中谍3》给了点不一样的东西。阿汤哥在陆家嘴天桥狂奔的镜头,把上海拍出了赛博朋克的味道。可惜这样的例子太少,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还是《功夫熊猫》里那种符号化的东方——虽然”和平谷”原型青城山的道观确实美得不像话,但总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
说到电影和旅游的勾连,今年清明档有点惨淡(票房才3.7亿,比去年腰斩),可北京文旅局倒是玩出新花样。他们搞了12条”跟着电影逛京城”的路线,比如《霸王别姬》里的胡同,《邪不压正》里的钟楼。这招安徽蚌埠去年就用过,《长月烬明》里那个”冥夜桑酒”的传说被他们硬是和现实中的湖岸栈道、古民居绑在一起,结果游客量直接暴涨三倍。
想想《疯狂的石头》是怎么把重庆拍活的。那些在长江索道上晃悠的镜头,那些爬坡上坎的方言对白,让整座山城成了有呼吸的角色。现在太多影视剧把取景地当背景板用,殊不知真正的好故事应该像火锅底料,把地域特质熬进每一帧画面里。
最近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个挺动人的片段:几个法国游客举着平板电脑在张家界袁家界对比《阿凡达》画面,突然镜头转向他们身后——云雾缭绕的峰林在阳光下泛着金光,比电影里震撼十倍。这大概就是影像的魔力,它既可能制造偏见,也能成为打破偏见的锤子。当更多电影人开始记录真实的中国,就像三十年前陈凯歌在《黄土地》里拍陕北农民的皱纹那样,或许终有一天,世界会看见一个超越”他者想象”的、活色生香的中国。
所以下次看大片时不妨多留个心眼,说不定某个惊艳镜头就藏着你家门口的风景。要知道,现在连清明假期都有69万老外跑来中国打卡(出入境人次涨了39.4%),他们很可能就是被某部电影种了草。毕竟在银幕的魔法世界里,张家界能变成外星奇观,青城山能住进功夫熊猫,谁知道你家楼下的早餐摊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爆款IP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