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论坛:《CHINA FILM+》展现女性电影力量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戛纳这场中国女性电影论坛,把“她力量”聊透了
五月的戛纳海风微醺,电影宫外红毯上的闪光灯此起彼伏。就在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进行得如火如荼的5月14日,一场名为”她影锋华”的女性力量论坛悄悄点燃了电影人的热情。这场由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和北京翼视界文化传媒联手打造的对话,没有刻意煽情的口号,而是把镜头对准了女性在电影工业链条里真实的存在感。
论坛开场就抛出了个有意思的视角——当我们谈论女性电影时,到底在谈论什么?是女性导演拍的电影?还是关于女性故事的电影?现场嘉宾们给出的答案更耐人寻味。演员兼制片人刘晓庆说起四十年前《原野》里那个被命运扼住喉咙的农村妇女金子,再对比她最近监制的新片中主动掌握人生方向盘的女主角,手指不自觉地敲着桌面:”你看,同样是女性角色,从前摄影机对准的是她们怎么被欺负,现在镜头追着拍她们怎么破局。”
这个转变在服装设计师劳庭斯·许的工作里体现得特别直观。他带来一组设计手稿,从《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巩俐那件重达30斤的鎏金礼服,到《卧虎藏龙》章子怡那身利落的夜行衣。”早年间给女性角色做造型,总想着怎么突出曲线美,现在更在意服装能不能成为她们的战袍。”他抖开一张水墨风格的披风设计图,”就像这件,远看是传统的云纹,近看会发现纹路里藏着DNA双螺旋——这才是当代东方女性该有的视觉语言。”
好莱坞制片人Bianca Nepales的爆料让现场响起一片会意的笑声。”你们知道为什么亚洲女性在银幕上总在端茶倒水?因为决策层茶水间里坐着的全是白人男性。”这位曾任狮门影业高管的菲律宾裔女性,现在专门负责推动少数族裔进入好莱坞管理层。她手机里存着份令人咋舌的数据:在北美票房过亿的影片中,由亚裔女性担任核心主创的比例还不到2%。”但情况正在起变化,《瞬息全宇宙》的成功就像捅破了一层窗户纸。”
技术岗位的性别壁垒成了法国摄影师Claude Garnier的”吐槽”重点。他展示了自己团队最新购入的斯坦尼康稳定器:”这玩意改良后只有2.3公斤重,但电影学校还是没几个女生报名摄影系。”现场有位戴棒球帽的姑娘突然举手——后来才知道她是入围本届戛纳短片单元的95后摄影师林嘉琪。”我入行时剧组灯光师当着所有人面说,小姑娘扛得动机器吗?现在他们改口了,说女生打光更细腻。”她边说边比划着调光的动作,手腕上叮当作响的金属手镯成了最生动的注脚。
论坛下半场画风突变,成了大型”商业互吹”现场。欧洲融资制片人Josef Brandmaier播放了一段混剪视频,近五年欧洲女性导演作品的投资回报率平均高出男性导演作品17个百分点。”资本家最诚实,钱流向哪里,话语权就在哪里。”他特意停顿了一下,”当然,前提是得先让女性有机会摸到摄影机的开关。”
最动人的时刻来自意大利制片人Maria Ruggieri。这位痴迷中国文化的汉学家,花了七年时间把一部山西女矿工题材的纪录片推上欧洲主流流媒体。”每次谈判对方都说这类题材太小众,我就反问他们,占人口一半的女性故事叫小众,那什么才是大众?”她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面夹着张泛黄的《红高粱》剧照,”三十年前巩俐穿着红棉袄征服了柏林,现在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文化炸弹。”
论坛尾声,”CHINA FILM+”计划的启动引发了一阵快门风暴。这个旨在推动中国电影出海的新平台,把”女性叙事”列为重点赛道。有意思的是,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的案例里,既有《爱情神话》这样轻盈的城市小品,也有《人生大事》中操办殡葬的女主角——看来所谓的女性电影,早就不拘泥于情情爱爱的框架了。
散场时,海风把会场门口的展板吹得哗哗作响。那上面印着本次论坛最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所有值得被讲述的故事,都值得用女性视角再讲一遍。”不远处电影宫前正举行某商业大片的发布会,红毯上争奇斗艳的女明星们大概不会想到,在几百米外的一个会议室里,一群电影人正在重新定义她们手中的话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