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电影 电影资讯 《东极岛》17分钟片段戛纳首秀,国际海报揭晓

《东极岛》17分钟片段戛纳首秀,国际海报揭晓

《东极岛》17分钟片段戛纳首秀,国际海报揭晓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渔船的柴油味混着硝烟升起:东极岛上的血色黎明
那艘日本运输船”里斯本丸”正在东海沉没的镜头,在上被处理成一种诡异的青灰色。八百多名英军战俘在甲板上挣扎,远处几个小黑点正在逼近——那是东极岛渔民的小舢板,船头站着个赤膊的汉子,腰间别着砍鱼的弯刀。这个最近出现在戛纳电影市场的展位上,管虎和费振翔带着《东极岛》的17分钟片段,把咸腥的海风刮进了蔚蓝海岸。
《东极岛》17分钟片段戛纳首秀,国际海报揭晓-1
1942年的东极岛渔民不会说”国际人道主义”这样的词。据幸存者回忆录记载,当他们看见海面上漂浮着金发碧眼的战俘时,第一反应是”洋落水鬼”。直到听见日语呵斥声,才意识到这是群被日军押运的”活货物”。剧组在舟山实景搭建的渔村里,朱一龙穿着浸透盐渍的粗布衫,他扮演的船老大用当地方言骂了句”倭寇畜生”,这个细节来自当年参与营救的渔民后代口述。
吴磊饰演的愣头青最有意思。这个在里嚷嚷”捞上来要赔棺材本”的年轻渔民,后来成了第一个跳进油污海面的人。剧组特意在象山影视城造了个能模拟巨浪的水池,有场戏是他在浪头里拽着个苏格兰军官的腰带,对方军服上的铜扣子在他脸上刮出血道子。倪妮演的渔家女更野,她蹲在礁石上数日军巡逻船经过的次数,把情报藏在鱼鳔里传给游击队。
管虎在采访里提过个残忍的细节。真实的营救行动发生在十月,海水已经刺骨。有渔民把战俘拖上船后,自己反被冻僵沉海。电影里还原了这个场景——朱一龙的角色把棉袄裹在战俘身上,自己牙齿打颤地说”我们渔帮规矩,见浮尸必须捞”。这话半真半假,东极岛渔民确实有”不救浮尸会遭海难”的迷信,但更多是给救人找个由头。
戛纳放映的片段里有段神来之笔。日军巡逻艇的探照灯扫过海面时,渔船突然熄火漂在浪里。所有人屏住呼吸,镜头扫过一张张黝黑的脸,有个战俘的怀表滴答声被放大到震耳欲聋。这种压迫感比任何爆炸场面都揪心,据说现场有法国买家下意识摸自己手腕。
美术组在渔船细节上较真到偏执。每条船都按老照片还原了”船眼睛”彩绘,渔民相信这能看清水鬼。有场夜戏里,这些狰狞的船眼在雾中若隐若现,把前来搜查的日本兵吓得直念经。这种民间信仰的运用比直接喊抗日口号高明得多,就像制片人说的”我们要拍的是活人,不是宣传画”。
现在片里最炸裂的镜头,是十几条渔船突然调头冲向日军炮艇。这个”自杀式护航”的段落源自真实事件——为引开追兵,部分渔民故意暴露行踪。管虎用航拍镜头呈现这个画面:小渔船在巨浪里颠成芝麻粒,却硬生生划出条生路。看过粗剪的业内人士说,这段配乐用了舟山渔民的号子,混着苏格兰风笛的变调,荒诞又悲壮。
2025年可能会很热闹。当超级英雄电影用特效轰炸观众时,《东极岛》带来的可能是另一种震撼——那些散发着鱼腥味的旧棉袄,被海水泡胀的手指,以及最原始的善意。就像预告片结尾那个定格:获救战俘颤抖的手和渔民长满老茧的手握在一起,两人指甲缝里都嵌着同样的血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辣椒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ajiao.toodiancao.com/3937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