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G首届微短剧盛典》烟台举行,红果剧集获殊荣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在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举办的CMG首届中国微短剧盛典,汇聚了行业内外众多关注与期待。这场盛典不仅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微短剧创作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一次明确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与精品化的重要节点。活动主旨鲜明,旨在以微短剧这一新兴形态赋能各行各业,通过生动的内容展现社会发展脉络,同时促进行业内部交流与合作,激发创作活力。
在众多参展与获奖作品中,红果短剧及其推出的“果燃计划”表现尤为突出,成为盛典上的焦点。这一平台通过系统性的扶持策略,积极投资和孵化具有社会价值与艺术潜力的微短剧项目,目前已立项超过60部精品短剧,覆盖非遗传播、普法反诈、公益关怀、都市生活、历史人文及科幻现实等多个积极正向的题材领域,体现出平台对内容多元化与品质化的持续追求。
获得“中国微短剧盛典年度微短剧”荣誉的《家里家外》,是红果短剧推出的现象级爆款作品。该剧以四川方言演绎,背景设定于上世纪80年代的川渝地区,通过一个家庭的温情故事,唤起观众对时代变迁与亲情的共鸣。其在红果平台上线的72小时内播放量突破10亿,热度值超过7000万,不仅创造了出色的流量表现,更展现出方言微短剧在情感传达与地域文化挖掘上的独特魅力。
“年度品质微短剧”奖项则凸显了“果燃计划”在题材创新与社会价值融合上的成果。《重回永乐大典》作为首部以古籍保护为主题的短剧,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的推荐,通过戏剧化方式让公众关注传统文化保存的重要性;《法官的荣耀》在最高人民法院等单位的指导下,聚焦现实中的法治案例与社会热点,以微短剧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梦笔不能停》则创新性地将黄山文旅资源与穿越、奇幻、AI科技元素相结合,播出后有效带动了当地旅游热潮,体现出“短剧+文旅”模式的广阔前景。
在“年度期待微短剧上新”部分,一系列即将亮相的作品同样引人注目。《山河回响》采用双时空叙事手法,连接延安时期的情报员与当代大学生,旨在通过情感共鸣带动陕西文旅发展;《墨韵新生》聚焦古画修复这一专业领域,由知名监制刘天池操刀,预计将在艺术表达与技术还原上带来新的突破;《我在月球当包工头》则以科幻现实题材开拓内容新疆域,作为首部聚焦“月球基建”的短剧,该片由科幻作家王晋康监制,并获得了国家航天局的支持,展现出微短剧在科学传播与想象力构建上的可能性。
此外,其他备受期待的作品如《郑和下西洋:沧海新途》《姐姐的三条簪》以及《舟楫千里号歌来》等,分别从文旅推广、非遗传承等角度切入,进一步拓展了微短剧的内容边界。其中,《舟楫千里号歌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号子”为核心元素,主演李光复凭借饰演一位阿尔茨海默症非遗传承人,获得“年度微短剧品质男演员”荣誉,其表演深刻体现出角色身上的历史记忆与人性温度。
演员方面,王格格因主演多部红果出品短剧,获得“年度微短剧突破女演员”奖项,展现出新生代演员在短剧领域的成长与潜力。
从整体行业趋势来看,微短剧正逐步摆脱早期粗放式、纯娱乐化的内容模式,转向更加注重叙事完整性、制作精良度与社会价值承载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创作者和平台意识到,短剧不仅是流量工具,更是文化传播与情感连接的有效媒介。“果燃计划”等系统性扶持项目的出现,反映出行业内部对长期主义与内容品质的追求。通过题材创新、跨界合作与技术融合,微短剧正在成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旅融合、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