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队》座谈会:东北抗联精神的现代诠释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归队》这部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它不是那种随便拍拍的抗战剧,而是有着深厚的背景和意义。这部剧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的,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和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首都视听产业协会承办,可以说是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9月22日,在北京举行了创作座谈会,有100多人参加,包括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主创代表等等,这场面可不小。
剧情方面,讲的是东北抗联小队的故事,他们在“突围、失散、寻找、重逢”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这部剧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了抗战的历史,强调了抗联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这种叙事方式,让人耳目一新,不再是那种高大上的英雄形象,而是更接地气,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创作上,《归队》也有很多亮点。冯胜勇说,这部剧是“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成功实践,从“明星中心制”向“剧本中心制”转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王杰群则提到,艺术上呈现抗战图景,精神上奏响英雄赞歌,叙事策略、人物塑造、美学表达和价值传播四个方面都实现了创新。这些观点,都让人对这部剧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创作与制作方面,马骏说,《归队》在政治站位、文学属性、创新精神方面提供了启示。黄杰提到,这部剧突破了传统抗战剧的叙事框架,完成了小人物与大历史之间的归队之旅。茅熠则表示,他们力争成为中国电视剧组中的抗联,创作满怀生命诚意与职业敬畏的作品。赵菁菁则陪伴故事人物成长,以信念相聚、分别、挣扎和归队。![]()
艺术创作与表现上,高满堂说,创作时要求自己成为剧中人,触摸真实灵魂。臧溪川希望观众通过剧集触摸历史,敬仰英雄,珍惜当下。胡军则说,《归队》镜头对准的是普通战士,展现他们在极端环境下的坚持与信念。袁姗姗则提到,《归队》讲述的是寻找希望的故事,展现普通人的信仰与责任。
评价与影响方面,李京盛说,《归队》的成功在于回归历史、艺术和人性。高长力认为,《归队》具有象征意义,抗战题材电视剧创作有极大空间。尹鸿则提到,通过对环境与人物的细节描写感动观众。郭长虹提醒建立民族国家叙事框架。赵彤则说,《归队》为抗联题材剧集增添新主人公群体,向人民英雄致敬。李春利则认为,《归队》在尊重艺术规律与追求类型化表达之间开辟新路径。
总的来说,《归队》这部剧,用开拓性的叙事结构、人性化的表达视角以及真挚深切的创作情感,为抗战题材剧集创作提供了新范本,传承了东北抗联精神。这部剧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历史的再现,让人在观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和英雄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