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枫新片《花漾》戛纳首映,金棕榈女导亮相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戛纳第六日:冰刀划开的伤口与虚构疾病的诗意
冰块碎裂的声音在戛纳电影宫的放映厅里格外刺耳。周璟豪的《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开场就是一组高速跟拍的花滑镜头,张子枫饰演的少女在冰面上旋转时,冰刀刮起的碎冰像玻璃渣一样飞溅。这个华语新人导演的长片首作,把花样滑冰这个看似优雅的运动拍出了近乎血腥的质感——当马伊琍饰演的控制狂母亲站在场边鼓掌,观众能清晰看见她指甲缝里渗出的血迹。
“妈妈我脚踝骨裂了。”张子枫这句台词引爆了媒体场第一次集体倒抽冷气。这个穿着缀满水钻表演服的少女,在更衣室用绷带把渗血的脚踝缠成木乃伊的镜头,比任何直白的暴力场面都更具冲击力。陈正道监制的这部作品最狠的地方在于,它把东亚家庭里那些隐形的暴力具象化了——母亲给女儿梳头时突然扯下发绳的刺痛,庆功宴上强迫吞下第五块红烧肉时的反胃,这些细节堆叠到最后半小时的惊天反转时,已经有法国记者在黑暗中捂住了嘴巴。
冰场护栏上凝结的霜花在镜头里不断放大,最终变成医院冷柜的金属纹路。这种视听语言的巧思在导演双周单元引发热议,有影评人指出那些看似华丽的燕式旋转镜头,实际是用GoPro绑在演员腰间的特殊拍法,这种近乎自虐的拍摄方式恰好暗合了故事内核。当张子枫最后穿着冰鞋走过木地板,刀刃在地面刮出的白痕让整个影厅陷入死寂。
隔壁卢米埃尔厅正在放映的《阿尔法》呈现出另一种残酷诗意。朱利亚·迪库诺这次没再用《钛》里那种金属穿刺的视觉暴力,转而用1980年代法国小镇的暖黄色调包裹着一个虚构传染病的故事。女主角皮肤上蔓延的青色斑纹被拍得像水彩晕染,当她被锁在贴满圣母像的阁楼里时,窗框在地面投下的十字架阴影会随着日光缓缓爬过她的身体。这种把痛苦审美化的处理引发两极评价,但没人能否认那个长达七分钟的”死亡体验”镜头——女孩漂浮在注满牛奶的浴缸里,发丝像海藻般舒展的慢镜,配合逐渐消失的心电图声效,确实创造了本届电影节最难忘的影像时刻。
电影宫地下一层的德彪西厅则飘散着核辐射尘的味道。《陨石》里那两个偷窃核废料站的法国青年,被迫穿着防护服在禁区内进行荒谬的”赎罪劳动”。斯万·阿劳德饰演的站长有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习惯——他总用盖革计数器检查餐盘里的蘑菇。导演于贝尔·夏鲁埃尔把核电站的冷却塔拍成现代版巴比伦塔,当两个年轻人站在塔顶撒尿时,尿柱在夕阳里变成了金色的辐射雨。这种将社会批判藏在荒诞细节里的做法,让影片在一种关注单元收获不少掌声。
傍晚六点,当《花漾少女杀人事件》主创在沙滩接受群访时,张子枫的白色礼服裙摆还在海风里翻飞,而三公里外的卡尔顿酒店,斯派克·李正戴着紫红色墨镜解释他改编黑泽明《天国与地狱》的初衷。这个时空交错般的场景颇具隐喻意味——当亚洲少女在冰场上滴落的血珠还未干涸,美国导演已经让黑人警探在原作框架里跳起了嘻哈。迪库诺曾说她的电影是”用伤口呼吸”,这句话或许适用于今天戛纳所有的青春叙事:无论是花滑服下的淤青、传染病斑纹还是核污染区的手套,那些年轻躯体上的伤痕,最终都成了窥见时代病灶的切片。